再现“艾思奇精神”之光 ——评通俗理论读物《马克思靠谱》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1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已故哲学家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一书风靡全国,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以最通俗简明的笔法融化了哲学的晦涩与深奥,又清晰再现了哲学的理论脉络。近期,通俗理论读物《马克思靠谱》一书正悄然走红,它的走俏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它彰显着与《大众哲学》相同的精神底色———“通俗而有价值”。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时代要求,这部流淌着“艾思奇精神”的《马克思靠谱》一书,用贴近80、90后年轻人的语言风格,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真实多彩的、依然“活”着的马克思以及他的思想理论精髓,搭建起了年轻人穿越时空与马克思对话的平台和桥梁,更加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下的积极现实意义。不得不说,《马克思靠谱》一书走心、贴切且富有青春气息,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方面,它确实靠谱! 
  “90后”青年马克思 
  《马克思靠谱》之所以靠谱,在于其将理论思想史的宏大叙事与人物传记的个体叙事巧妙融合。不同于以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平铺直叙”的传统风格,该书采用了更为新颖的立体式写作手法——将个体叙事这条“明线”与宏大叙事这条“暗线”紧密缝合。 
  在“知性”表象层面,它回顾了马克思从年轻时的青春飞扬、意气风发到晚年的笔耕不辍、战斗不止;见证了马克思对黑格尔的青出于蓝及其与恩格斯的情义无双;目睹了他在人生磨砺中的几多颠沛流离、几番华丽转身。借助于这种人物传记的刻画笔力,展现在世人面前的马克思,不再仅仅是一个幽灵般的“革命鼓动者”,而是一位有血有肉有灵魂且有着多重身份的“90后”。 
  正如书中所言,“思想与生活在这里交融,严肃与诗意在这里喷薄,不再云山雾罩,不再高冷莫测”。正是通过生动灵活的个体叙事方式,巧妙去除了以往空泛论道的标签,同时也为宏大叙事的深度演绎开辟了道路。这也就意味着,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如何完成哲学世界观的两次重要转变、如何在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中进行理论的验证和发展,以及如何探索和创立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等命题,我们不再沿用原先那种枯燥乏味的外部灌输式方法,而是将其放置于具有内生性的“场域”中来进行身临其境的体验。 
  “不能没有马克思” 
  《马克思靠谱》之所以靠谱,在于其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接洽、对话乃至交锋与较量一一囊括。正如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所指出的,“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该书从理论与现实这个关节点出发,通过翔实严谨的论证,勾勒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现实之间点对点的映射关系,进而科学地证明:无论是正确理论对现实的正面引领,抑或是现实对错误思潮的负面体现,无不昭示着马克思思想的“历史在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它依然活着并且很健康。 
  如,面对在全球范围内滋生蔓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的经济危机,奉行总量调节的凯恩斯主义治标不治本,唯有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深入研究资产阶级社会的内部生理学,对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进行科学系统的诠释。换言之,只要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存在一日,揭示其神秘性和规律的《资本论》便总会以新的方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与“中国故事” 
  《马克思靠谱》之所以靠谱,在于其将恢复“被遮蔽的马克思”视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逻辑起点。在“三位一体”的格局中,理论自信是灵魂与精髓,而制度自信与道路自信是前者在现实中的展开;理论是否自信,在一定意义上直接决定着制度设计与道路抉择的成败。 
  该书目光独到,准确地抓住了这个“三寸之辖”,在讲述“马克思故事”与讲好“中国故事”之间搭建起隐性的逻辑关联,在树立和恢复马克思的理论自尊中无不包含着对中国模式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执着与恪守。 
  当下我们所处的世界很精彩、现实很复杂、利益很多元,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更需要新的理论智慧和政治勇气。在这一点上,《马克思靠谱》一书确实做出了新的尝试。据《光明日报》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