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两学一做” ———《论语》中关于学习和做人的体会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0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编者按: 
  为深入推动全民阅读和书香天门建设,培养宣传战线干部职工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今年9月,市委宣传部成立“宣传干部读书会”,组织宣传战线干部职工开展了多次读书会活动。即日起,本报将陆续选登在读书会活动中交流的心得体会文章,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论语》作为一部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学习和做人的问题,至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以下是我从《论语》中读到的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做人的修养一些心得体会。 
  正确的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两句是告诉我们要复习旧知识,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里的“习”讲成温习我个人认为有些片面,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本理论知识很少,而孔子都要求弟子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些都带有技能性质,因此“习”还可以作练习、巩固讲。学习不是纸上谈兵就可以,还需要实践。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一定要学思结合,学思是相互促进的好伙伴。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引用这句话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是告诉我们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正确的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讲的是学习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起初我一直不明白三人行为什么必有我师,读了韩愈的《师说》后我才弄清楚。《师说》中对这一句话作了很好的解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每个人学习的时间上有先后,主攻的方向有侧重,所以别人总有你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说的是学习的乐趣。古代交通闭塞,相隔较远的人与人之间联系非常困难,所以同门的师兄弟来了就会很高兴,可以就学习上的困惑互相探讨,进行思想的碰撞。这和礼记上讲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正好是相对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句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也引用这句话希望我们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做人的高尚修养: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这是说个人要自求长进,提高自身的修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人治学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德才需兼备”。我在学习党章时了解到,党章也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选拔干部的原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并且认为不凭道义而获得的富贵,就像虚幻的浮云一样。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习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告诫我们对党的事业的“志”不可夺,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往无前的干劲。 
  (作者单位:市委宣传部)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