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图文天门 蒸腾高质量发展大气场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8日
来源:湖北日报
打印:
字体:

  湖北日报讯 图为:陆羽故园鸟瞰(航拍 孙海平)
  图为:天门九蒸
  图为:5月27日,天门“神州第一笼”创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刘银斌 摄)
  5月25日至27日,2018中国(天门)蒸菜技能大赛暨首届楚菜美食博览会天门分会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5支省市代表队、180余名蒸菜烹饪大师齐聚一堂,赛烹饪技艺,比蒸菜功夫,品美味佳肴、享文化盛宴。
  以蒸菜为媒,文化为桥;以技术交流为媒,经贸合作为桥;以高品质生活为媒,高质量发展为桥,天门这座江汉平原上璀璨的明珠再次绽放光芒。
  以文为魂 涵养城市气质
  这里,远古文明耀中华。境内石家河遗址,在距今6000年到4000年的时间里,是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明中心。据初步考证,石家河文化是中国城市文化、陶器文化、酒器文化的起源地,是祭祀符号或文字符号的起源地,是玉器文化的巅峰期和转折点,是三星堆文化、楚文化的重要源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实证。
  多年以来,天门市按照“抢救性发掘与保护相结合,科学规划与高水平发掘相结合,考古研究与历史文化研究相结合,遗址遗迹的展陈与生态公园建设相结合,搬迁改造与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的思路,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这一优秀文化遗产,高位推进石家河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全力打造世界级城市文化名片。
  这里,蕴育着“敢为人先、敢闯天下”的创业因子。天门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侨乡,“天门人闯天下”与山东人闯关东、山西人走西口、广东人下南洋一样,是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典范。
  这里,是江汉平原民俗民间文化风情浓郁之地。天门蒸菜,自古飘香。天门蒸菜历经几千年辗转相传代代改进,由过去的清蒸、粉蒸和炮蒸三法,已经拓展出包蒸、酿蒸、封蒸、扣蒸、造型蒸、干蒸等技法,统称为“天门九蒸”。
  凭借着悠远深厚的文化底蕴、健康营养的饮食理念、独特精湛的烹饪技艺,天门蒸菜一直跻身鄂菜代表品种之列,2014年入选国务院礼宾菜单,登上《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是知名的“中国蒸菜之乡”。
  天门还拥有“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等多张响亮的名片。
  一手文化好牌,如何打出名堂来?天门市委提出,要坚持以文立城、以文化人、人城共进的理念,把深厚的文化底蕴、静态的文化资源、分散的文化元素整合再造,推动文化元素与城市建设发展相依相融,提升城市软实力、品质感、美誉度。
  天门先后投资30多亿,建设西湖陆羽茶文化公园、东湖民俗公园、北湖侨乡风情园、南湖农耕文化园、胡家花园、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著名文化景点,一张张特色文化名片,让这座古韵悠久的历史名城再展新颜。
  这里,是书香氤氲的城市。天门素有“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天门市委、市政府大力倡导全民阅读,滋养书香文脉,建设“书香天门”。
  自2016年开办竟陵读书会以来,读书已润入干部群众的生活,城市的书香气息越来越浓。同时,建立24小时读书驿站等全民阅读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市、乡、村(社区)三级阅读网络体系,群众触手可及书墨韵香。
  以水为脉 打造灵动水乡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古人择水而居,天门依水而兴。竟陵古城,南倚天门河,东湖、西湖环守城廓。
  然而,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天门河、东湖、西湖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与淤塞。水成了死水,城市也便失去了灵气。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天门突出“水生态、水景观、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将天门河水环境治理作为生态发展的重要举措,多次组织专家对天门河“把脉问诊”,实施生态补水工程,加强流域养殖污染治理,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构建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
  水系连通,水才能活。近年来,天门投资3700余万元实施“引汉济湖”生态补水工程,引入汉江水源,让城区实现水连通、水循环,将中心城区水系由“死水”变“活水”,彻底改善了城区水环境;投资6000万元,连通东、西湖水体,并对连接东湖、西湖的纽带——后壕实施了水环境治理和景观改造;投资5000万元,对具防洪灌溉功能的东风干渠实施了景观建设,改造为带状公园;加快推进“四湖四园”和“六河”景观带建设,构建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水乡园林城市风貌。
  打造生态水系。将河道治理与园林工程有机结合,形成有滨水特色的自然景观,已建立河山支渠绿色廊道,天门河将与杨家新沟、龙嘴河、湛桥河、汉北河等景观带,共同建起城市的生态走廊,打造城市的绿色项链。
  大力加强流域养殖污染治理,划定天门河、汉北河沿线200米以内为禁养区,200米至500米为限养区。
  全面推进沿线截污改造。近年来共投入资金10多亿元,先后完成了黄金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启动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治理项目,新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20座,日处理规模为2。6万吨,配套建设乡镇污水收集管网339公里。
  严格环境准入制度。禁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排放不达标的项目落户天门,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
  流水欢歌,梦想成真。漫步竟陵城,六水穿城而过,四湖镶嵌其中,浩渺碧波和亭台楼榭相映成趣,清风徐来,不觉让人心旷神怡。
  以绿为韵 秀出城市盛装
  对一座城市而言,绿地是她的盛妆,园林是她的衣裳。对天门普通市民来说,“城在绿中,水在城中,房在园中、推窗见绿、举足亲园、移步换景”成为最惬意的生活图景。
  绿水相融,处处皆景。家住天门城区竟陵办事处西龙社区的69岁的景文蒲牵着老伴的手在江家河游园进行散步。他感慨地说,“这几年,我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出门走不远就能享受这么优美的绿化环境,而且还可以随时随地赏景、健身、游玩、小憩”。
  殊不知,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杂草丛生之地。
  绿色是生命,是希望。一座拥有绿色的城市,必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城市。近年来,天门加快推进园林城市建设步伐,总计投入近4。3亿元用于城区园林绿化建设,让绿色成为市民看得见、摸得着、随手拈来、呼吸舒畅的生态福祉。
  按照“一路一树一景观,一园一景一主题”的思路,天门市坚持道路建设与园林绿化同步进行,做到路通街绿,一路一品,一街一景,树花相映,浑然天成;严格控制小面积地块出让,并一律建设小游园,利用街头道口,先后建设了江家河游园、陆子游园、市民中心游园、文化中心游园、钟惺游园等20处街头游园绿地,全城百姓尽享出行500米见园的绿色福利,市民的幸福指数得到明显提高。
  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推进“绿满天门”,建设“森林城镇”“绿色乡村”。
  同时,该市坚持建管并举。按照“洁、净、绿、亮、美”的要求,大力推行见缝插绿、见地植绿、回填造绿、拆围透绿及夜景亮化工程,深化市容市貌整治,推进城市环卫管理常态化、标准化、长效化,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形象。
  一系列举措,换来的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2017年,PM2。5年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6%。
  天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先后荣获“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
  以人为本 共享发展成果
  道路畅通了,环境变美了,农贸市场焕然一新,背街小巷清清爽爽,住宅小区环境优美,城市空间得到拓展……如今,天门人真实地触摸到城市前进的步伐。
  近年来,天门始终强化“民生是第一目标”的理念,顺应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配套完善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体育、休闲等公共服务功能及基础设施,交出了一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近五年,天门先后投入60多亿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博物馆、城市规划馆、工人文化宫、体育中心、老年大学、青少年宫、科技馆、档案馆等一批城市功能场馆和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心城区形成了“九横”“九纵”的路网结构,城市道路刷黑一新,在道路建设的同时,配套实施了供水、供气、排水、排污、路灯、电力、通信、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公共厕所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菜市场、小餐饮、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乱堆乱摆、乱停乱靠、乱贴乱画、乱扔乱倒等一批顽疾问题得到彻底改观,让群众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创文”“创卫”带来的“实惠”。
  线路设置不科学、公交班次间隔时间过长、车辆老旧、档次低,车容车貌脏乱差……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公交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2016年,天门全面打响了公交改革战役,投资1。5亿元建设公交总站及其他配套设施,142辆崭新的电动公交车全部投入运营,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实施高中进城三年行动计划,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筹资8亿余元,在北湖打造现代化、高品质的教育园区,调整优化教育布局,改变城乡教育的面貌,努力形成布点均衡、学区合理、结构优化的新格局。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三年倍增行动,组建医共体,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民意所向、民生所指,去年,该市近八成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市政府十件实事”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百姓。
  以业为先 推动产城融合
  天门是武汉城市圈“1+8”核心成员和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是湖北省“四化同步”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近年来,天门牢固树立“工业优先、项目优先、招商优先、环境优先”的理念,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一站式投资代办、“保姆式”便商服务,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到天门投资兴业。
  以申安、追日、天明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宇电、诺邦、九邦为代表的锂电池产业;以徐工集团、优力维特电梯、谦诚装备为代表的机械装备产业;以稳健、柏兴万国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芯创半导体、芯锢、铭浩、晶丰为代表的电子产业;以云创、润驰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六大高新产业发展迅猛,与原有的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相映生辉。
  “城为人而建,城因人而兴”,产业发展缺乏城市依托,充其量只是一个产业园;单有城市功能没有产业支撑,再漂亮的城市也将成为一座“空城”。天门的回答是:以业建城、以城兴业、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产业集聚、宜业宜居新天门。
  天门城区商业版图不断扩张:天门新城CBD商业中心、世贸商业中心、东湖商业中心“三足鼎立”;沃尔玛、苏宁电器、大润发等群雄并起;华西农商城、承天国际车城、景天建材城、华中棉纺交易中心等专业化市场相继建成……
  城市功能越来越完善,群众生活越来越便捷。近年来,作为劳动力输出大市的天门正在迎接返乡就业大潮。
  今年40岁的高婵娟是竟陵人,7年前,她和老公都是上海一家日资服装企业的员工。当年,她和老公的工资都是4000多元。回天门后,夫妻俩同时进了天门高新园一家服装企业。目前,夫妻两人加起来一年能挣将近20万元。
  “天门这几年发展快,大型企业增多,家门口就业机会也不少。况且回乡工作离家近,平时可以多照顾家人。”感受“回家”的温暖,高婵娟很满足。
  统计数据显示,天门市连续9年被评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荣誉称号,2017年全市共有企业类市场主体12341家,比上年增长23。16%,增幅全省排第1名。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116。30亿元,同比增长37。94%。
  蒸菜大赛搭台,经贸合作唱戏。在中国(天门)蒸菜技能大赛期间,来自全国的客商齐聚天门,开展项目考察、洽谈、签约以及参加蒸菜比赛及楚菜美食博览会活动,共签协议项目50个,协议总投资167亿元,代表性项目有汉派服装产业园、中电电气光伏组件、腾龙门业、雅科波罗整体家居生产、模塑加工等。
  共建共享,宜居宜业。天门,一座“工业引领的现代产业之城、开放活力的创新智慧之城、生态宜居的水乡园林之城、茶韵书香的文化品质之城、和谐共享的平安幸福之城”正悄然崛起。
  天门·天下
  笔行天下
  笔取清代嘉庆16年状元蒋立镛(天门人)“朱笔点状元”之意。天门是闻名全国的“状元之乡”,《人民日报》曾点赞“江汉才子出天门”。
  茶和天下
  天门是茶圣陆羽故里,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自从陆羽生人间 人间相学事春茶”。天门有茶经楼、陆羽纪念馆、西塔寺(陆羽故居)、三眼井等景观。
  棉暖天下
  天门是全国著名的“棉花之乡”,棉花产量连续16年过百万担,依托棉花优势,大力发展纺织产业,如今又兴建起了中部最大的棉花交易中心。
  侨通天下
  天门是全国最大的内陆侨乡,有28万华侨旅居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菜蒸天下
  天门“无菜不蒸,无蒸不宴”,是“中国蒸菜之乡”。蒸菜在天门有4600多年的历史,“天门九蒸”香天下。
  凤舞天下
  天门境内的石家河遗址发掘250多件玉器,有玉人玉鹰等,其中“团凤”造型,被誉为“中华第一凤”,登上中国邮票。
  策划:天门市委宣传部
  撰文:沈松峰 胡卫军 吴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天门市委宣传部提供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