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市镇:优化强化农业产业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天门市人民政府网和天门网联合举办的“在线访谈”栏目。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策解读,促进互动交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我们本期节目邀请到的访谈嘉宾是彭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余维。有请余镇长与各位网友就“优化强化农业产业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交流。余镇长,您好!
余维: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能够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节目,与各位网友进行交流互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彭市镇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大家能给彭市镇的发展提宝贵意见,也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
主持人:彭市镇是人口大镇,也是农业大镇。请您介绍一下彭市镇的基本情况。
余维:彭市镇位于天门市南部,濒临汉江,辖25个村,1个社区,人口约5.6万人。国土面积7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6万亩,我镇全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7063.5亩,总产7527万斤;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0945.2亩,总产1280万斤。彭市镇为天门“老八镇”之一。南枕汉江,连通武汉、上海;北有金彭公路直达天门城区,其间与天仙公路相交;东连彭麻公路直抵沪蓉高铁天门南站;西经沿江公路直通随岳高速。彭市镇农产品丰富,沿江一带所产花生、芝麻和肉牛独具特色;历史上以经营生姜、大蒜等出名,故有“生姜蒜子彭市河”一说。
主持人:听得出来彭市镇的农业产品历史悠久,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据我们了解上个月12日举办的全市虾鳝及水产扩面工作推进会就是在彭市镇举办的,彭市镇农业发展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您能不能给大家谈谈彭市镇农业发展具体实践和好的做法呢?
余维:近年来,彭市镇积极应对主导产业不突出、农业发展有短板、村集体经济薄弱等发展瓶颈,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立足“人”和“地”,切实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彭市镇坚持土地流转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盘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有序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保障群众土地收益。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致富先治心。作为滨湖地区,面对主导产业不突出、农业发展有短板、村集体经济薄弱等困局,镇党委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变壮大村集体经济“干不干”的疑虑为“必须干”的坚定,通过提要求、找问题、教方法、加压力、促落实等系列工作举措,做实做细做通全镇干部思想工作。由村干部带头试点流转,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和村级发展思路。仅一年时间,彭市镇前河村将从93亩“小块地”逐步扩张成1000多亩“大块田”,废弃边角地改造成了葡萄园、千禧果园、桃园、橘园等小型采摘园,将经济产出低的田块改造成了优质稻种植基地、迷迭香种植基地。
二是壮大集体经济,拓渠增收入。在具体推进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由村集体制定流转方案,统一由村集体对外发包,统一由村集体签订合同,统一由村集体协调流转。研究确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两委’班子带头流转,每村流转土地”的实施路径。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土地产出收益“两减一增”(即减少农资成本和管理成本、增加大户议价权)来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
三是凝聚上下之心,增产享成果。村“两委”干部领办合作社,鼓励村民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方式入股,干部领头、党员带头作用,将党支部、村干部、合作社和农户四方牢牢绑定在一起,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拓展群众参与乡村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推动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累计培育天门市田源谷利生态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黄沙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德佳蔬菜专业合作社、天门市彭市镇菊红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73家、家庭农场61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初步形成了以稻虾、果蔬为主打的农业产业结构。继续推广特色种养模式,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全镇稻虾连作面积约7500亩,蔬果套种面积5000亩,带动农户平均每亩增收3000元。
主持人:看得出来彭市镇在面对农业发展上的困境,做出了很多努力,想了很多办法,那么在下一步中,彭市镇将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呢?
余维:下一步,彭市镇将聚焦四个结合,一是将发展集体经济与保障农民合理权益结合起来。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鼓励群众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经营,根据市场行情和田块情况确定流转价格。对愿意继续耕种的,通过调换土地产出效益更高的田块进行协商,解决流转田块不集中的问题。
二是将发展集体经济与村干部待遇结合起来。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奖惩励机制,成立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实行三个“挂钩”,将发展村集体经济情况与村干部年底考核、绩效报酬、推优评先三个方面挂钩,使村干部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牢牢绑定。
三是将发展集体经济与村“两委”班子建设结合起来。以发展验成效,以实绩论英雄,及时对发展集体经济不作为、慢作为的村干部予以调整。注重把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社负责人等乡贤能人培养成党员、选拔成村后备干部,形成“农村优秀人才-党员-后备干部-村干部”的培养链条。
四是将发展集体经济与农业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以土地流转为抓手,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力引进和培育农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