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沃土展激情 振兴乡村焕生机 ———中共襄河、襄北地委旧址巡礼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8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cb27a6d9a9504189913d8554c156f9af_B_BASIC_副本.jpg

●天门网全媒体记者杨蜜 

  近日,记者跟随市老促会的脚步,走进中共襄河、襄北地委旧址。旧址内陈列的木床、桌椅、刀剑、马鞍、油灯、石磨等一件件老物件,无不述说着峥嵘岁月的抗战史。 

  年逾七旬的管理员、讲解员朱显金告诉我们: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先辈们在这里建立政权,开展武装斗争平匪患,与敌人浴血奋战、写下了不朽篇章。天门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就驻扎在夏家场朱新垸(今拖市镇白土地村)老革命朱树琮家,方圆不过百余平米。 

  

峥嵘岁月垂青史 

  襄河属汉江的区域性的别称,一般泛指汉江中下游地区。1942年10月,新四军五师和鄂豫边区党委决定建立中共襄河地委、行政专署和军分区,并在天门境内指挥了曾家湾至石家河等地的战斗,扎稳了脚跟。1943年3月下旬,军分区参谋长李人林率主力从泗港渡过襄河,挺进江陵三湖地区;同年5月,军分区副政委方正平率军挺进襄南,开辟扩大襄南抗日根据地,并向长江以南扩展,建立石公华等抗日根据地。襄河地委、行政专署和军分区的建立,不仅扩大和巩固了以天京潜为中心的各抗日根据地,而且对新四军进军襄南,开辟和扩大洪湖老苏区,阻止日军南下,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4年秋,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为进一步加强襄河及长江沿岸各抗日根据地的领导,新四军五师和鄂豫边区委决定撤销襄河地委、行政专署和军分区,以襄河为界,建立襄南、襄北地委、行政专署和军分区,襄北地委和天京潜县党政机关均设在朱树琮住宅,辖天京潜等6县、125个乡,根据地面积7300平方公里。当时,新四军五师师长兼政委李先念对襄北地委书记郑绍文说:“襄北的主要任务,一是剿匪,二是剿匪,你们地委就是剿匪地委。”为对付匪患,襄北地委和军分区根据指示,派遣部分主力部队在张港至多宝之间进行剿匪,在夏家场召开大会,镇压了10个罪大恶极的土匪头目,同时组建了天北工委,进行了天北一带的团山战斗,歼灭了皂市至京山永兴镇之间的邓明理部,使天京潜和襄北一带根据地更加巩固。 

  

耕耘沃土展激情 

  中共襄河、襄北地委旧址,是我市唯一保存下来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地级以上机关旧址。市委、市政府对于保护好这一重要的革命遗址非常重视,认真采纳市老促会的建议,于2005年将其列入全市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建设。2006年,正式启动旧址修缮工程,2009年8月竣工。修缮工程得到了各方大力支持,尤其是市老促会的老领导、老同志,他们上省城、下基层、到科局、搞协调,为修建通往白土地的公路,为修缮遗址、布置陈列室,为村里发展产业,共筹资捐资150万元。 

  多年来,拖市镇委、镇政府利用基地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学生进行革命历史、革命传统、革命精神和思想品德教育,使之成为社会实践教育课堂。9年来,共接纳参观、瞻仰的学生、党员和干部群众达5万多人。 

  

振兴乡村焕生机 

  夏家场主要包括白土地村、夏场村等村。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旧貌换新颜。 

  在白土地村,一栋栋小洋楼,一条条通村水泥路,是人民幸福安祥生活的写照。“旧址周围原是白茫茫的芦苇荡,现在成了优质棉花、黄豆、小麦的种植沃土。”村党支部书记陈厚平介绍,村里有不少人在外创业,他们创业成功不忘家乡,纷纷捐资修路修渠,助力家乡建设。 

  夏场村,既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又是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一眼望去,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道路整洁;文体广场上,村民们健身锻炼,呈现出一幅美丽和谐的景象。从2015年开始,夏场村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先后修建村级公路11.5公里,修缮桥梁13座,整治沟渠2.5公里,硬化过水涵洞315处,群众生产生活更加方便;实施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先后栽植景观树7500多株,观赏花卉1800平米,安装路灯12盏,村庄靓丽整洁;新建4500平方米文体广场,广场舞、健身舞等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今年将投资20万元对文体中心提档升级,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此外,村里新建2000平米村级农贸市场,集中300多户商贸业主经营。今年村里还计划发展香菇种植产业,推进畜禽养殖经营户转型发展。在新时代里,夏场村呈现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本栏目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天门日报社联合举办】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