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醉书香——记多宝镇郑场村农家书屋管理员郑之毕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5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荆楚行记者 吴述明

  无偿提供私人住房办农家书屋,创作《农家书屋乐农家》唱进全市春节联欢晚会,7年如一日不计报酬为民服务……

  6月13日,记者来到天门市多宝镇郑场村农家书屋,探寻耄耋老人郑之毕的乡村阅读坚守之路。

  位于村集贸市场中心,紧邻学校、村委会、客运车停靠点,郑老的家就在这样一个“黄金地段”,2009年,他将自己本来可以高价出租的两间临街门面,腾出来办了农家书屋。

  正是农忙时节,书屋只有两位刚刚结束高考的学生在阅读,这里成了他们假期的首选之地。

  宽敞明亮的房间里,沿墙是五个书柜和一排报架,书柜上贴着“文学”“文教”“政法”“科技”“健康”等标签,整齐摆放着3000多册各类书籍,报架上则放着《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天门日报》等报刊,供村民取阅。

  头发花白,身材清瘦,已年过七旬的郑之毕,神采奕奕,透着一股儒雅气质。

  郑老一生爱读书,年轻时曾是多宝文工团的小提琴手,后来虽返乡务农,还开过面粉厂,但始终保有文化人的情怀,当村党支部提出将农家书屋设在他家,并请他担任管理员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每天早上,郑老都要把书屋里的图书、柜子、桌子、凳子、地面打扫的干干净净,迎接读者到来。晚上,村民都休息了,他才闭门谢客。

  在书屋借还书登记本上,从2009年开放至今,所有借书人的信息都被详细记录着。“村民们大多爱看科学种养殖方面的书,读者中,中小学生也不少。”老人高兴地介绍。

  农家书屋,承载着农民发家致富的梦想,成了农民的科技加油站、法律服务所、娱乐休闲地。

  郑老至今对一位读者津津乐道,登记本上的第三位村民董平安,是书屋的第一批读者,通过阅读掌握了电脑使用方法,又通过网上自学成为电器修理“专家”,现在在青岛已经事业有成,发家致富。

  “我以后老了也回来和你作伴。”董平安这样对郑老说,他心里一直感念,是农家书屋成就了他。

  为了满足特殊人群读书或查资料的需求,郑老还送书上门,6组村民郑景荣身有残疾,但又喜欢读书,只要他一个电话,郑老就将图书送到他手上。

  近年来,随着手机等新兴阅读载体出现,读纸质书的人明显减少。如何让农家书屋真正“活”起来?郑老一直在努力。2015年8月,他用一个月时间,历经多次反复,创作出表演唱作品《农家书屋乐农家》,受到广泛好评。

  “新村新气象,农家书屋亮,政府送来精神食粮啦……”这首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歌曲,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语言宣传了阅读的力量,饱含郑老对农家书屋的喜爱之情,每次提起,他还忍不住随口哼上几句。

  在郑老的张罗下,郑场村文化活动精彩纷呈。2015年10月17日,多宝镇农家书屋乐农家文艺展演活动在郑场小学举行,群众自编自演的20多个文艺节目吸引了数千名观众前来。

  现在,郑场村农家书屋已经发展成集读、看、吹、拉、弹、唱、跳等为一体的农家综合文化载体,每当夜幕降临,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学习,有力地带动了村里的文化氛围。

  “欲兴梓里千秋业,须读人间万卷书”。今年春节,有书法爱好者专门为书屋写了两副对联。

  儿女都在外地工作,本该尽享天伦之乐,郑老却整天守在书屋里,365天甘之如饴。“最大的愿望是盼走进农家书屋的读者再多些。”郑之毕说。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