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孝:丹心一片献桑梓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9日
来源:天门市融媒体中心
打印:
字体:

  ●融媒体记者 谢婉静
  从2009年毅然返乡创业,到成为拥有多项专利的水产专家,市政协常委、湖北四海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德孝一路走来,潜心于水产研究,脚步铿锵行进在“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路上。
  根植乡村,他10余年如一日在田间、地头、大棚不停忙碌,摸索出稻田综合种养植模式并进行推广;情系社会,他始终心存大爱,时刻牢记政协委员的职责,履职尽责,不负初心使命。
  从“门外汉”到水产专家
  走进董德孝的办公室,眼前众多证书、奖牌、奖章、奖杯凝聚着他这些年来呕心沥血的创业历程,也见证着他的华丽转身。
  今年50岁的董德孝是横林镇董湾村人,早年在广州从事物流生意,凭借辛苦打拼创立了公司,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为照顾家中老人和孩子,2009年,董德孝回到家乡创业,他找准发展现代农业的定位,把目光瞄准在种植、水产养殖上。
  最初,董德孝对水产养殖“一窍不通”,他甘当学生,找书本学、向养殖大户学,把自己从“门外汉”逼成了经验丰富的水产专家。在养殖过程中泥鳅人工繁育成活率不高这个业界技术难题,让他倍感困扰,于是他经常整天整晚地守在水沟和稻田边观察泥鳅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一边摸索一边进行繁育试验,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不断改进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董德孝终于突破了泥鳅寸苗成活率人工繁育瓶颈,这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首例。此后,尝到科技甜头的董德孝一发不可收拾,稻田套养泥鳅、可视化多元生态循环牛蛙+立体养殖模式……从2012年至今,他研发了1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将专利运用到生态养殖模式中,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远近闻名的水产专家。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要带领更多人留在家乡、建设家乡。从2013年开始,他带动天门及周边县市30多万亩稻田进行稻渔综合种养,并经常免费为养殖户讲课,让农民快速掌握种养技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回馈社会显担当
  事业上的成就,让董德孝回馈社会的满腔热忱更加坚定。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他第一时间克服天气寒冷、人手不足的困难,组织合作社农民下地采摘新鲜蔬菜,并奔赴武汉为医护人员送菜。除了驰援武汉,他还为天门城区和各乡镇疫情防控提供后勤物资保障,多次从外地调运大量物资捐赠到抗疫第一线,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多年来,他还一直通过扶贫办等机构看望孤寡老人、贫困户,发放各类物资50多万元,并每年组织看望慰问抗洪防汛人员。“能为家乡、为社会做点贡献,是我的荣幸。”董德孝说。
  2017年,董德孝当选为市政协委员,去年,他当选为市政协常委。在董德孝看来,政协委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把发展现代农业和委员履职紧密结合,在履职为民上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和热情。近几年,他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等主题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撰写了《关于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议》 《关于创建天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议》 《加大农业科研支持力度,打造种质资源示范基地》等提案和政协“双月”座谈会发言提纲,提出的许多合理化意见建议被转化为决策成果,他本人也多次荣获“全市优秀政协委员”称号。
  董德孝表示,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天门人,将继续保持初心,坚持学习,用心履职,切实扛起政协委员的责任,带领合作社创新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