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中华:坚守实业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31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天门网 全媒体记者 邓慧遐

  5月底,地处天门工业园的仙粮机械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将一批粮食加工机械用集装箱打包,准备发往斯里兰卡等国家,企业呈现产销两旺的好势头。
  “公司发展好,多亏有一个好老板。”员工们说,市政协委员、仙粮机械董事长兼总经理黎中华是一个“有故事”的农民企业家——高中没有毕业,却斩获37项国家专利,产品远销海外;出生农家,矢志创业,无名小厂一跃跻身全国中小粮机制造前列,产品打进海外市场。
  艰苦创业不惧挫折探索新路
  1970年,黎中华出生于仙桃市郭河镇一个普通农家,自幼家境贫寒。1988年,高中没读完的他辍学回家帮父母种田。不久,父母筹钱为黎中华买了一台碾米机,在村里做起了碾米生意。没想到一接触碾米机,黎中华就对这机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没有一点机械知识的他从零开始,买书来学习,到外面求教,不断对机器进行改造,希望提高碾米机的出米率和出米质量。
  1991年,黎中华做起了流动加工厂,1998年,他又借钱到镇上租了一间仓库来做粮食加工,准备大干一场时,国家却出台了禁止私人贩卖粮食的政策。此时,他的资金都交了仓库租金,债主又都来逼他还债。在如此困难的时候,黎中华仍不改初心,一门心思扎到自己的粮机事业中。
  1999年,黎中华经过不断改良,研发出一款XGL型组合碾米机,这个产品让他拿到了两项国家专利。有加工户看到他改装的粮机效果不错,就想买一台,于是他以6000元的价格卖出了第一台粮机。当时碾米生意好的话一年最多赚1—2万元,可销售一台机器就卖到6000元。黎中华在兴奋中陷入思考:大部分粮机制造企业主攻大型粮机,在小型粮机制造上,还没有太多人涉及,而在农村,这种小型粮机需求却很大,有市场前景。
  看到商机的黎中华便开始专门替人改装粮机,平均每月改装10台。1999年,他用赚来的钱还清了所有债务,并于年底成立了仙桃市华中粮食机械厂,率先打出了改装粮食机械的品牌。
  锐意创新小粮机闯出大市场
  建厂之初,黎中华只是做粮机改装,但他深知自主创新才是长远发展之路。于是在2006年,他成立了湖北仙粮机械有限公司,并注册了“仙粮”品牌。
  “改装只能获得小利润,卖整机才能让事业大发展。”黎中华说,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不是外出寻客户、找卖家,就是窝在厂里看图纸,和技术员研究怎样改良产品。功夫不负有心人,企业终于打开局面。碾米机、粉碎机、粮食烘干机等粮食机械开始走俏市场,年销售达到4000多万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东南亚、欧洲、非洲及南美洲多国,他还带着研发团队自主研发了20多个型号的产品,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13年,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黎中华将厂址从仙桃整体搬迁到天门工业园,成立天门仙粮机械有限公司,并于2014年初正式投产,天门公司在技术装备、工艺管理、检测手段、运营管理等方面正实现质的飞跃,全力打造中国中小粮机制造龙头企业。
  黎中华常说:“企业能不断发展,光靠我一个人是不行的,离不开各界的关心支持,我要回报社会。”这些年来,员工家里婚丧嫁娶,他关爱有加,员工亲属生病,他慷慨解囊,家乡搞新农村建设,他捐资50余万元修筑了村级公路,而自己一家四口却住着一套旧房子,开着一辆使用了近十年的旧车。成为市政协委员后,他积极搜集社情民意,撰写意见和建议,为天门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白手起家,自主创业,没有文凭、没有技术职称的黎中华,凭着敬业、坚守、专注的精神,企业资产发展至今已近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自主研发的小型组合碾米机系列产品获得37项国家专利,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把质量当生命,以诚信创品牌,让“仙粮”商标成为“湖北省著名商标”,2014年CTNM15成套碾米机在十三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上获“金奖产品”。
  正是凭着他诚实守信的品质,善良朴实的人格,黎中华荣膺“天门好人(诚实守信类)”称号,当选为市工商联第七届执委委员、市政协八届委员会委员,企业发展也步入快车道,由一个无名小厂跻身全国中小粮机制造前三强。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