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友:一名党员一面旗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04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本网记者 邓慧遐 

从一个年均收入20多万元的建筑装潢包工头,到整天奔忙在田间地头的合作社领航人,到带领群众奔富路的村支书、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马湾镇大台村党员彭国友,一度在亲友们看来有点“苕”。 

2007年,眼见大台村班子软弱涣散,发展严重滞后,马湾镇党组织找到了在家过年的彭国友,劝他返乡干事创业。彼时,彭国友在广东、山西、上海、武汉等地发展建筑装潢生意,年均收入逾20万元,返乡意味着放弃打拼多年、收入不菲的生意。 

“老家更需要带头人来改变落后面貌。”几经犹豫,彭国友听从党组织的召唤,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 

彭国友任村支书后,以增加群众收入,发展村级经济,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致力于带头富、带领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2009年,他牵头组建村建筑工程队,由起初10余人发展成50人的专业施工队,每名队员每年创价值近8万元;联系一批在外经商人员,在村里办起小型五金机械加工厂、养猪场和养鸡场;利用在华中农业大学所学,建设200亩的莲虾套养基地,帮助农户每亩收入达5000元以上。 

光靠眼前的这些不是长久之计,彭国友又谋划着新发展。2015年初,彭国友组织发起成立了华汇合作社,随后又成立了合作社党支部。为了让更多的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彭国友采取“党建+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新建200平方米的生产及休息区,建有专门职工食堂,每天中午提供免费工作餐,月工资2500至3100元,吸纳了大台、郭咀、曾刘等村部分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在基地就业。同时,拿出一个大棚进行蔬菜种苗培育,免费发放给贫困户,由支部党员结对帮扶,在种苗培育、田间种植、生产经营上为贫困户提供全程服务。去年,彭文波等4户贫困户通过在合作社就业或发展种植脱贫。今年,又有22户贫困户与基地签订了帮扶用工协议。 

在彭国友的多方努力下,目前,合作社注册了“芦叶香”商标,与深圳乐荣公司实行战略合作,进一步扩建大棚基地,新建厂房、冷库和酱菜生产线,实现产业链延伸,发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合作社还带动周边村群众发展蔬菜产业,积极探索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游产业,吸纳更多群众就业。 

合作社党支部作用的发挥,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基地的发展,合作社从成立之初仅10名社员发展到现在83名社员。2016年底,合作社又筹资在市级重点贫困村曾刘村流转土地100余亩新建92个蔬菜大棚,基地也从单一的藜蒿种植发展到现在藜蒿、西红柿、黄瓜、长豆角、辣椒等多样化种植。随着蔬菜产业基地不断发展,以彭国友为代表的党员成了群众心中的领头雁,彭国友也先后被评为全市“十佳创业明星”、劳动模范等称号。 

担任支书以来,彭国友带领群众修建田间生产路,疏洗村内所有灌溉渠道,维修排涝泵站;新建高标准变压台区,升级改造全村居民用电线路,筹资在全村水泥路段安装路灯51盏;修建垃圾池和垃圾填埋场,聘请保洁员和垃圾清运人员…… 

在彭国友的QQ空间里,有许多照片,不仅有村里铺石修路的、清淤河渠的、维修泵站的、村委会评议评选的、村务公开的、惠农政策公示的、搭建大棚的种种场景,还有农作物发芽、开花、结果时的记录,更有村民们劳作时,一张张朴实而坚定的面容……在外务工经商的乡亲们在他的空间里,能了解到各类政策在村级的落实情况、村级规划发展,也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和家乡的点滴变化。也正是这些平凡小事,让群众感受到身边党员的力量。 

怀揣一名共产党员的炽烈情怀,彭国友将继续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发光发热……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