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本虎:一心播得绿满乡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3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本网记者 吴一篇

  满眼绿色环镇间,花果争相绕门前,田野处处增秀色,万千新绿入画卷。17日,走进蒋场镇,立即被这全民植绿、护绿、爱绿的浓厚氛围所吸引。

  蒋场镇是林业大镇,也是我市第一个获得“湖北省森林城镇”荣誉称号的乡镇,该镇张庙村被省绿化委员会评为“绿色示范乡村”,镇绿化工作一直走在我市前列。而说起带领群众发展现代林业,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功臣,群众都不由得要说一个人,那就是蒋场镇农办主任张本虎。

  从事林业工作数十年来,张本虎倾力植绿护绿爱绿,发动群众靠绿致富,镇林业工作和他个人曾多次受省、市级表彰,去年2月他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奖章”。

  “林权拍卖,司法公证”

  20年前,张本虎走上林业工作岗位。

  当年,群众不理解植树造林工作,“年年栽树不见树,年年投资如水流”,他边急边干。

  通过全方考量,2000年,张本虎大胆提出“林权拍卖,司法公证”的新机制,推进“路旁、渠旁、沟旁、田旁”的“四旁”林权改革。

  为了宣传发动,张本虎一顶草帽、一个公文包、一瓶白开水,不知疲劳地穿梭于全镇22个村215个小组,与农户拉家常、讲政策、摆道理、谈绿化、说前景,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拉开我市首宗林地使用权拍卖会序幕。

  当年,全镇22个村1200多亩“四旁”林权、800亩荒地林权被拍卖,群众自发栽树4万多株,掀起了林权承包的热潮。

  为推进坡地绿化,2011年,在天南长渠蒋场段,张本虎坚持吃5元的盒饭,住简陋的工棚,忍受着胃溃疡和结肠炎的折磨,和群众一起加油干,两个多月后终于让1500亩坡地披上了绿装。

  为实现家园绿化,2014年,他围绕“林业强镇、生态立镇”的思路,提出了“一圈、两带、三长廊”的“绿满蒋场”构想并大力推进。

  为推进湾子林改造,2015年寒冬,他带头帮助西湖村一农民开垦一块10多亩的“鸡啄地”,刨秃了2把镢头,雨雪打在身上,汗湿的头发冻成了冰坨。

  “树要管得好,勤看不能少”

  种树,要三分种,七分管。

  林权拍卖后,张本虎大力推广科学育林技术,帮助农户植树、管树、护树。由于责任分明,树有人栽、林有人管,苗木成活率都在98%以上。

  “树要管得好,勤看不能少。”他说。

  去年6月,张本虎发现路边新栽种的近百株红叶石楠出现虫害,他当即邀请省林业专家到场会诊,确定病因后,他又和村民一起除虫。在精细的“诊疗”下,虫害得到遏制。

  张本虎还大力宣传综合防治杨树舟娥、天牛类害虫的技术,深入乡村林间对林农进行指导,同时因害设防,在全镇5万亩农田中建立了防护林网,营造出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的农田林网景观,农田林网率达90%,保障了全镇林业生态安全。

  如今,房前屋后的杂树杂物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林果、苗木花卉、林下经济和速生丰产林;“绿满蒋场”活动已植树16.8万株,其中风景树1.8万株,绿化主要通道8条,成片造林1200多亩;全镇人均植树50株,成片造林8000多亩,“四旁”植树3000多亩,湾子林改造4000亩,森林覆盖率达30%。

  “林业干部做的是良心活”

  当年,村民对意杨产业不接受,认为意杨树大根深,不利于其他作物生长。张本虎印制了3万多份技术资料送到农户手中,制作了意杨生产技术和长久效益的光碟,到各村组巡回播放,并多方协调周边农户,使意杨产业成为镇当家产业,蒋场镇也成为我市名副其实的“林业大镇”。

  孙潭村彭万学在100亩飞沙地上发展意杨产业,张本虎主动当起“技术保姆”,下肥、防冻、治虫,点点滴滴,2012年卖出,收益26万元,圆了脱贫致富梦。这样脱贫致富的例子在蒋场镇比比皆是。

  在林权改革上尝到了甜头,村民们对林权竞标的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争先恐后要林权。

  每年苗木供应商运来树苗,张本虎都要对树苗进行刷选,将梗粗根壮的树苗分给群众,把达不到标准的树苗一一退回、更换。“林业干部做的是良心活!”他说。

  目前,该镇45条“四旁”路段,基本实现了“条条路段有承包、棵棵树木得管护、家家林农获效益”,当年提出的“一根好树一头牛、一段林权一幢楼”的奋斗目标也基本兑现。

  “林农心中的主心骨,致富路上的‘火车头’。”这是当地群众对他最由衷的评价。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