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荆楚大地燃起第一粒革命火种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2日
来源:湖北日报
打印:
字体: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志兵 黄璐 通讯员 王梦頔

10月20日,纪念中国共产党湖北早期组织成立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汉举行。北京、上海、湖南、广东、浙江和湖北等地党史和文献部门、文博系统及高校的专家学者近80人参加会议,重温党的创建历史,追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缅怀先辈建党业绩。

“中共湖北早期组织成立后,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积极发展党团员和党团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阶级基础和组织基础,和其他5个地方共产党早期组织一起,推动了全国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建和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柴方国说。

两条路径,殊途同归

1920年8月的一天,武昌抚院街97号,一间挂着“董必武张国恩律师事务所”的简陋小屋里,7位青年秘密集会。

当时,这次集会波澜不惊;百年后回眸,却是石破天惊。董必武、陈潭秋等人成立中国共产党武汉支部,在沉沉黑夜中燃起湖北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火种。

同一时期,恽代英、林育南等进步青年也积极探索建党道路,在黄冈创建了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团体——共存社。

与会专家认为,在湖北地区先后建立的这两个共产主义组织,路径不同,殊途同归。湖北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立的6个地区之一和重要发祥地。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出席大会的13名代表中,有5名湖北人。

此后,漫长的革命岁月中,湖北地区的共产党人在党的领导下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赴国难,写下英雄诗篇。

“群英结党救中华”

百年前的湖北,和全国一样,在军阀统治下兵连祸结,满目疮痍。据史料记载,武汉、沙市等地大多数码头工人,“饿冻相乘,死亡甚速”。汉冶萍的工人,平均每天就有一人死于非命。

接受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湖北先进分子走到了一起,“群英结党救中华”。中共湖北早期组织应运而生。

本次研讨会收到论文71篇,入选论文44篇,12名专家学者代表交流发言。热烈的讨论,再现革命先辈的壮志豪情——

董必武,1911年武昌起义后参加湖北军政府工作,加入同盟会。1919年,在上海经李汉俊介绍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创办武汉中学。接中共上海早期组织来信后,应约组党,成为湖北地区建党的核心人物。

陈潭秋,1919年毕业于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担任《大汉报》《汉口新闻报》记者,参加武汉地区五四运动和武汉中学组建工作。1920年秋与董必武一起参加建党活动。

中国共产党武汉支部成立会议上,刘伯垂宣读了一份他从上海带来的党纲草案,介绍了中共上海早期组织的情况。参照上海模式,他们研究了武汉早期组织的组织生活制度和工作安排。

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交流发言指出,中共湖北早期组织的成立,是湖北先进分子在多方比较和深入思考中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伟大真理,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的主动选择。

感悟初心,接过火炬

铁肩担日月,慷慨赴国难。

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前,全国成立了6个地方共产党早期组织,其中包括湖南。

“湖北、湖南的仁人志士,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共同站在历史潮头,共同追求马列真理,共同参与斗争实践,把救国救民的斗志变为努力寻求新的道路。”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王文珍说。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抚今追昔,王文珍有感而发: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举国同心、英勇奋战,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无数的共产党人不惧牺牲,忘我奋斗,在百年风雨中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险阻,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感悟早期共产党人立党初心,我们要接过时代的火炬,秉承责任之心、坚守信念之心、坚持奋斗之心,在新征程上不懈前行。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