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华:仁心仁术铸良医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6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天门网全媒体记者吴军
  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湖北医德之星、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市劳动模范、市十佳青年、市十佳医生……这一系列奖励和荣誉称号,是市一医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杨小华34年行医生涯沉甸甸的硕果,也见证着一名意气风发的青年医生成长为全市神经内科领域领军人物的足迹。
  “做医生最大的医德,就是尽心尽力把病人的病治好”
  1986年8月,从湖北医学院毕业后,20多岁的杨小华分配到市一医内科工作。每天面对一张张被病魔折磨而痛苦的脸庞和一双双期盼生命的泪眼时,他感到既心痛又惶恐,在心中默默发誓: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不辱身上的这一身白衣。
  于是,在这条充满艰辛和挑战的行医路上,杨小华开始了自己执着的跋涉。他先后成功地开展了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A型肉毒毒素治疗局限性肌肉痉挛、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等13项新业务,一次又一次地填补了我市医疗领域的空白,推动了我市神经内科诊疗水平的快速提高。
  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造奇迹。杨小华用精湛的专业技能,治愈了无数病魔缠身的患者。
  2009年2月26日,43岁的万某因脑出血住进了市一医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入院不久病情急剧恶化,神志由浅昏迷陷入中昏迷,随后又出现了呼吸衰竭,依赖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生命垂危。要挽救患者生命,急诊手术还有一线微弱的希望。可教科书规定,呼吸衰竭是手术禁忌,若选择手术,无疑会面对巨大风险。一个两难选择横亘在杨小华面前。然而,对生命的无比敬畏和强烈的使命担当让他最终选择了手术。
  当天下午,杨小华采用自己改良的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对患者展开手术,并取得圆满成功。第二天,万某自主呼吸恢复正常,脱离了呼吸机,神志也由中昏迷转为浅昏迷。此后,在杨小华的精心治疗下,患者的病情日渐好转。两个多月后,万某恢复健康出院。
  “爱岗敬业才是一名医者医德修养的至高境界”
  杨小华对工作始终保持热情、充满感情、怀有激情。他以近乎痴迷的情怀钟爱着他的医学事业,只要是病人需要,不管是天寒地冻、还是风霜雨雪,他都会立刻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去。
  2018年10月8日凌晨零时,正在睡梦中的杨小华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刚刚收治的一名45岁的重症脑梗死患者,吐词不清,左侧肢体完全瘫痪,且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杨小华立即赶到病房,迅速对患者展开急诊介入取栓手术。凌晨2时35分,一团暗红色的颅内血栓被杨小华成功地取了出来,堵塞的血管随之打通,手术结束时,奇迹出现了——患者瘫痪的左侧上、下肢能够有力地抬离床面。而脱下超过15公斤的铅衣后,杨小华身上的手术衣竟被汗水湿透了,行走时,双腿如灌了铅一般沉重……
  杨小华说,每当把生命垂危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时,他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让患者满意只是结识了一个病人,让患者感动才是结交了一个朋友”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杨小华用高尚的医德去温暖患者、感动患者,把治疗过的病人变成自己的朋友。
  2014年12月13日,多宝镇一位患者住进了神经内科病房。患者有慢性贫血病史,加之常年在外地打工,体质非常虚弱。入院后病情逐渐加重,而诊断一直未能明确。如不尽快找到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管床医生建议转武汉诊治。
  转武汉免去了在本院诊疗可能带来的医疗风险以及产生的诸多麻烦,但高昂的治疗费用患者家庭难以承受。杨小华为患者担忧,经过对病情的深入分析和研判后,他最终把病因锁定在了颅内静脉系统疾病上。而要证实自己的判断,唯有做脑血管造影术。
  当时患者病情危重,加之又处于月经期,做脑血管造影检查有较大的风险,经与家属沟通后,杨小华为患者进行了脑血管造影检查。检查结果印证了他的判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经过针对性的抗凝治疗,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起来。
  白衣天使,医者仁心。无影灯下34年,在杨小华心中,有一个始终不渝的理念,那就是生命之重、贵于千金,生命之托,重于大山。正是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这条救死扶伤的行医之路上执着坚守,勇毅前行。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