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2021年天门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8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2020年市政府

重点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第一类实事: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补短板工程,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启动建设市一医汇侨分院感染楼、市中医医院应急大楼、市疾控中心实验楼,新建1所、改扩建5所乡镇卫生院。

市一医汇侨分院感染楼项目正在施工建设;市中医医院应急大楼项目已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市疾控中心实验楼项目正在施工建设。新建1所、改扩建5所乡镇卫生院项目已开工建设。

第二类实事:实施改薄提升计划,改扩建竟陵初中、竟陵西关小学、竟陵二小、竟陵湾坝小学,新增学位1800个;资助贫困学生2万人次。

竟陵初中改扩建项目正在主体施工,竟陵西关小学教学楼维修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竟陵二小改扩建项目正在进行桩基础施工,竟陵湾坝小学改扩建项目已开工,可新增学位3060个;已资助贫困学生25608人次。

第三类实事: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解决2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重点延伸二水厂管网,维修养护10个乡镇水厂管网、设施设备,推进乡镇水厂经营体制改革。

二水厂管网延伸至汪场、小板段工程已完工;已完成10个乡镇管网改造及天北偏远地区加压设施建设,张港新建水厂沉淀池、清水池、滤池等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已完成乡镇水厂经营体制改革。

第四类实事:提档升级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50个;开展40个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50个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项目正在主体施工;34个农村社区试点建设项目已完工,6个正在主体施工建设。

第五类实事:新建、改建“四好农村路”示范路3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0座。

已新改建“四好农村路”示范路300公里;已完成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0座。

第六类实事:完成50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停车场3个,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新建、改建11套交通信号灯及电子警察;解决13个社区78条背街小巷居民夜行安全问题,提高装灯率、亮灯率。

50个老旧小区已全部开工改造;已完成人民医院东南角停车场、曾家河泵站停车场、城西中学东停车场建设;已新增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已完成13套交通信号灯、11套电子警察建设并投入使用;已为13个社区78条背街小巷安装路灯256盏。

第七类实事:推进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建设11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6个图书馆分馆、14个群艺馆分馆,实现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分馆、群艺馆分馆全覆盖。

已完成11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6个图书馆分馆、14个群艺馆分馆建设。

第八类实事:新建和改造升级农贸市场10个。

8个农贸市场已完工,2个正在改造。

第九类实事:启动2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试点建设,实施93个美丽乡村整治村的村庄建设规划、村容村貌整治、公共设施建设;实施农村100条小微水体治理。

124个村已全部开工建设,整体工程形象进度40%;已完成农村100条小微水体治理。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省委“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主动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全省“四化同步”示范区,晋升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全面建设城市美、产业强、生态好、民生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天门力量。

目标任务

机电汽配、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均突破300亿元;建成“一带五廊五区多点”生态保护格局,单位GDP地耗、能耗、水耗降到省布标准以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城市建成区达到55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42%,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特色种养面积达到90万亩,新增“两品一标”认证产品30个,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0家;完成沿江高铁及配套站房建设并通车,完成武天宜高速天门段及配套设施建设;培训各类技能人才5.2万人次;基本形成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10%。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安全生产各项指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考核目标内。粮食产量保持在16.6亿斤以上。

2021年七大关键词

关键词:有效投资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力争全年引进投资过50亿元项目1个、投资过20亿元项目4个,新签协议项目200个,实际到位资金300亿元。

精心开展项目谋划。谋划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项目;加快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布局;谋划天门站城融合发展、城市更新改造等项目;谋划G348小板至城区改线、“一江三河”水系连通工程等项目;谋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塑产业园等项目;形成储备一批、推进一批、建成一批的有效接续机制,力争在库项目转化率达到30%。

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在建项目380个、新开工项目180个、竣工投产项目140个。

关键词:产业支撑

实施技改提能工程。加快推进工业倍增计划;开展“技改提能、制造焕新”三年行动;抓好稳健医疗水刺无纺布三期、天门纺机智慧工厂建设等35个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2%。

实施企业培优工程。持续推进大企业大产业培育工程,加快推动益泰药业主板上市,支持芯创电子产业园打造全省半导体封装测试基地;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隐形冠军”企业3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家、上云标杆企业5家、上云企业100家,实现税收过亿元企业1家、过千万元15家、过百万元100家。

实施服务业升级工程。深入推进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新培育电商示范乡镇2个、电商特色村5个,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落实银企对接资金145亿元。加快天门市物流储备配送中心、天西蔬菜集散中心建设。支持万达广场投入运营,打造北湖商业综合体。

关键词:乡村振兴

促进农业全面升级。持续打造80万亩高效农业板块,新建50个百亩精品示范园。不断壮大张港花菜、多宝萝卜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1万亩精品茶园建设。持续推进13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400亿元,培育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新增“两品一标”认证产品6个。

促进农村全面进步。推进128个示范村、整治村建设;深入推进“擦亮小城镇”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85%,新增120个村通天然气。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促进农民全面发展。持续推广“华丰模式”。深入实施“三乡工程”。持续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安排资金9300万元,重点推进已脱贫村项目建设。

关键词:宜居城市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汉北路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西湖引水通道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8个。加快黄金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启动城北污水处理厂建设,城乡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8.3万吨。完成二水厂改扩建工程;加快城区应急备用水源吴岭水库供水工程建设进度。实施北湖环境综合改造,完善东湖公园二期、小南湖游园等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拓展城市绿地面积14.2万平方米。

构建综合交通格局。做好沿江高铁天门段建设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武天宜高速公路天门段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启动天门通用机场建设。续建北湖大桥、天门大桥,年内实现通车。新建张港汉江大桥连接线、汉北桥至大天线等一级公路、岳口至多宝段二级公路。建设自然村公路60公里、“四好农村路”200公里,完成危桥改造20座。

增强城市管理能力。创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0个、示范社区1个。加大智能化设备在市政设施维护、环卫作业、园林养护等方面的应用。全覆盖、精细化抓好市容秩序、环境卫生等城市环境综合管理,持续将天门打造成为全省最干净城市。

关键词:生态底色

抓紧抓牢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四项治理”,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省布目标任务。加强天门河、九条河等重点水域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现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100%。继续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分级分类管理,开展化肥、农药施用减量化行动。

落地落实生态修复。严格落实汉江十年禁渔。完成华严湖、肖严湖、北汊湖、龙骨湖退垸还湖。推进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和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9.1%。

聚焦聚力监管体系建设。设置水质和空气自动监测微站,建设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管控平台,通过“人防+技防”推动污染防治向纵深发展。建立日常巡查监管制度,加大联合执法力度。

关键词:改革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天门——华中科技大学政产学研用合作中心模式,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达到9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推动天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进天门科技创业中心、天门青创空间等省级平台建设升级,新建省级以上孵化器3家、众创空间5家、星创天地3家。选派市级以上科技特派员60人。

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集成改革提质增效,58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建设工程行政审批时间压减至“75、40、35”;完善天门通APP、鄂汇办APP天门板块,实现6150个事项从“网上办”到“掌上办”。全面推进“市管校聘”改革。全面加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加强与周边城市交流合作。积极筹办陆羽茶圣节、蒸菜美食文化节等节会,持续扩大对外影响力。充分利用“百展行动”和“楚贸通”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国际国内进出口展会。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健全“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实现外贸出口1.7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15万美元。

关键词:民生保障

促进稳岗就业。确保就业创业补贴政策覆盖率高于1.8%。实现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引进2家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培训1万人次以上。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4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加快北湖小学、杨林中学等学校建设,新增小学学位4000个、中学学位3360个。维修改造25所农村中小学校舍。加快推进实验高中建设。

保障全民健康。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完善预防、救治、应急保障等体系。推进“健康天门”建设。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办好市一医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加快推进市中医医院、市三医提标改造。续建12个乡镇卫生院门诊楼、住院楼。

释放文体活力。建成5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持续开展“五个文明”创建。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强用好融媒体中心。加强石家河文化保护利用。开展陆羽广场文化月、“文化三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支持茶圣故里园创建国家4A级景区,胡家花园创建国家3A级景区。启动城南文体活动中心建设。

强化救助帮扶。推进实施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提升改造三年计划,加快实施社会福利院失能改造项目,提档升级一批农村福利院。

维护社会稳定。重拳打击各类涉毒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持续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7个社区开展“智慧平安小区”试点建设。开展“八五”普法。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