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兵:田野里闯出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8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天门网全媒体记者 吴述明

5月8日,张港镇周铺村,蹲在家门口的菜园子里,陈小兵小心翼翼地掀开两垄地里覆盖的黑色薄膜,一株株绿油油的小苗探出头来。

“这是今年新引进的台湾QQ南瓜,7000株苗马上就能移栽到大田了。”他高兴地向记者介绍。

陈小兵,新农春甜玉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地二十多年,他觉得自己最大的特点是“敢吃螃蟹”,喜欢尝试新事物,光甜玉米就种过7个品种。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市场”

1995年,陈小兵完成高中学业,选择回家务农。彼时,他们一家人就靠4亩田的收成度日,种的是棉花和小麦,每年收入仅够维持温饱。

陈小兵不满足于循规蹈矩,经过思考和调研,将“棉花+小麦”的传统耕种模式调整为“黄豆+玉米+蔬菜”,尽管劳动强度大大增加,但收入也水涨船高。这是他在土地上的第一次创新探索。

为了进一步增加收入,“不安分”的陈小兵还跟着亲戚做蔬菜生意、学装潢手艺、开粮食交易店……摸爬滚打、走南闯北,开阔了他的视野。

“不少农民商业嗅觉不灵敏,所以种植的作物品种远落后于市场需求。”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陈小兵继续扎根土地,但不再局限于自家“一亩三分地”,而是承包闲置农田120亩,进行规模种植。

2013年,从事多年蔬菜交易的陈小兵发现甜玉米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基本是拉到市场就一抢而空。”但是当时家乡的农户种的还是饲料玉米。

果断调整品种!他请来农业专家考察土壤条件,自己先试种20多亩,“这能种的好吗?”周围的村民觉得他瞎折腾。但等到玉米收获,每亩一季收益达到3000元,“甜玉米可以种多季,而且不用费什么心思。”

知道陈小兵种地有一套,每到播种季,村民们就瞅着他,跟着他种。2016年,陈小兵干脆领头成立集种植、冷藏、收购、销售为一体的新农春甜玉米专业合作社,并且建立起900多平米的冷库,缓解甜玉米、花椰菜上市高峰期的存储问题。

之所以一直能够在村里“引领种田潮流”,缘于决定种什么之前,陈小兵往往会先到外地考察一番,“别人都种的我就不种,抓住市场空档期”。

现在,陈小兵与1150户签订了包种包销保底收购甜玉米的协议,种植面积发展到4000多亩。签了订单的农户,一般3口之家,种植5亩左右农田,加上务工收入,家庭年收入可达12万元以上。

甜玉米种植已经有一套成熟的体系,陈小兵开始琢磨新成员QQ南瓜的种植。“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市场。”

“自己富了,要为乡亲们做点事”

已经到了花菜销售的尾声,合作社冷库前,周铺村3组村民张社珍和几个姐妹一起忙着整菜、打包。

“按工作量算工资,今天这批货不多,大概能结个几十块钱。”张社珍以前是贫困户,丈夫去世多年,她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以前收入全靠4亩地的花菜、黄豆,合作社成立后,她每年在合作社打零工,能够增加18000至20000元的收入,2018年顺利脱贫。这几天,她正在建新房,准备给儿子结婚用。

除了带动10多名贫困户成功脱贫,陈小兵每年还拿出数万元资助福利院老人和贫困学生,为修建通组路捐资15万元。他说:“自己富了,应该为乡亲们做点事。”今年2月,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看到很多地方向湖北捐赠生活物资,陈小兵也有了捐菜的想法,“全国人民都在支援我们,我也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消息在村里传开后,不少村民找到他,表示自己也能出一份力。陈小兵给村民统一购买了口罩,要求他们做好自身防护,然后由各家各户分散下田采摘新鲜蔬菜,包装好后再送到村组各网点集中。等到爱心车到达后,村里再组织人员做好消毒工作,对蔬菜进行装车。

2月6日、7日,由陈小兵个人捐赠的价值3万元的西兰花、村民捐赠的价值5万元的花椰菜送到了九真镇和市一医。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