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产品插上电商“翅膀”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6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天门网全媒体记者 付磊磊

一根网线、两台电脑、多个网店,能将地方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眼下,这一新型的购销模式正深刻改变着天门传统农业。随着互联网+农业的深入推进,电商企业进驻,天门农业进入新的产销时代。

来自市农业农村局今年4月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市共有5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了电商营销平台,2018年,我市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42亿元。仅在淘宝网上,出售天门特产的店铺就有73家。

搭上互联网快车,电商为农产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电商下乡上网“赶集”

7月12日下午,天门电商产业园优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老板张文将打好的订单拿到仓库,准备打包、发货。“这是今天白天的客户订单,厚厚一沓,约有50多张。”他告诉记者,电商不比实体店,一般晚上9点至11点才是接单的高峰期。

张文是多宝人,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后一直在浙江从事电商工作。2015年4月,他回乡创业,背靠华西农商城,专门销售天门本地特色农产品。

“我们主要销售应季蔬菜瓜果,现在这个季节以藕带、梨子等为主,每天销售100多单。”张文介绍,该公司在拼多多、淘宝网上有4个店铺,网上接单后,一般48小时内就可送达。2018年,公司营业额300多万元,纯利润20多万。

在天门,类似优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这样的电商还有不少。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全市共有3家电商产业园区,其中天门电商产业园共有15家电商企业,中国光谷天门科技城有8家电商进驻,九真电商产业园已入驻电商6家。

除此之外,武汉红日子、张港镇鑫天公司、蒋湖农场天丰惠农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组建了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如武汉红日子,去年11月成立电商部,主要销售“北极源”泡菜系列,如今日发货量突破1000单,截至目前,实现销售收入450多万元。

“线上+线下”搭建致富新路

九真镇杜场村12组村民李想宝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种植的荸荠会通过互联网销售到北京、上海等地。“这太神奇了。”她说。

李想宝种了一辈子地,以前卖菜都是靠肩挑手提,最远的也只是到天门城区及周边地区,如今,只需要将农产品送到指定地点,就能远销全国各地。

在九真,像李想宝这样,专门为电商种植的订单农户还有不少,仅小李乡味坊,订单种植面积就有2000多亩,覆盖了10多个村500多户农户。

九真镇龙背村也是荸荠的种植大村,除了水稻,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水八仙”(即慈菇、荸荠、莲藕、水芋、水芹、茭白、芡实、野菱等)。村党支部书记尹炳发说,全村特色农产品订单种植面积500多亩,特色农产品网销占到50%以上。

尹大苟是龙背村贫困户,2017年以前,他都是以种地为生。如今,在镇扶贫工作组的牵线搭桥下,帮助电商企业收购农产品,从中赚取差价,每天骑着电动三轮车走村串户,每月可创收2000多元。今年,尹大苟将家中5亩耕地全部流转出去,自己专心做起了农产品购销的买卖。

电商下乡,改变的不仅是农产品的销售模式,还有地方农业产业结构。眼下,围绕电商产业,九真镇着力推进“水八仙”产业示范带建设,按照产业规划,沿张家大湖周边张庙、龙背、陆岭、杜场等村建设“水八仙”标准化种植示范带2000亩,带动全镇“水八仙”面积发展到2万亩以上。

关键是要有好的产品

在湖北宇苛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红梅看来,网络销售,做的就是口碑,关键是要有好的产品和稳定的货源。

湖北宇苛今年1月入驻天门,主要销售小土豆、黄金村西红柿、张港花菜等特色农产品,日均发货量过千单,两个多月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万元。

“这个业绩其实不算好。”王红梅坦言,农产品销售本就利润较低,除去成本和开支,几乎没有盈余。

“天门能够常年销售的特色农产品太少了,目前公司只上架了10多个品种。”王红梅说,没有稳定优质的货源,发展将是一句空话。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王红梅认为,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和宏观调控,让“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真正落地,同时对生产环节实行全过程管控,确保农产品的绿色生态。

采访中,还有一些从业者提出,阻碍电商企业发展的还有物流成本。农产品都有保鲜期,如果不能及时送达,就会影响产品质量。他们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快物流资源整合力度,合理规划和布局物流基础设施,提升第三方物流、快递等经营水平,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打通物流配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此外,还需要加快完善电商产业链,改变包装材料、电商耗材购买不便和购买成本过高等问题,为电商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