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春天 | 全球首台千吨级架桥机在鄂造出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1日
来源:湖北日报
打印:
字体:

中铁十一局集团汉江重工为中泰铁路制造的高铁架桥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谢勇 张沛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宵祎 通讯员 杨光 孟燕芬

眼下,我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正在进行静态验收,上半年将正式通车。湄洲湾跨海大桥全长14.7公里,是福厦高铁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也是世界首座采用1000吨重、40米跨箱梁的大桥。

一个个千吨重的箱梁,在茫茫大海上精准无误地安放在桥墩上,难度可想而知。2月1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中铁十一局集团汉江重工有限公司,观看一段架桥视频。只见一个橙色“巨无霸”载着千吨重的箱梁,在桥面上缓缓行进,当架桥机三分之二车体脱离桥面时,一个三角形支腿缓缓张开,“抓”住桥墩,箱梁被稳稳放下。

这个“巨无霸”,就是全球首台千吨级架桥机“昆仑号”,由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汉江重工研发制造。

“从跟跑到领跑,我们奋斗了十多年。”汉江重工副总经理赵青龙说。

2009年,公司瞄准高铁架桥机市场,从德国引进一台架桥机,投入京广高铁建设,尝到了“甜头”。

随着中国高铁建设加速,箱梁从900吨重、32米长转向1000吨重、40米长,迫切需要技术更先进的千吨级架桥机。2016年,该公司决定自主研发架桥机。消息一传出,以前合作过的国际同行,拒绝了汉江重工查看设计图纸的要求。

“关键技术还得靠自己。”2017年,汉江重工联合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共同组建研发团队。

汉江重工总工程师张光明介绍,最初,团队考虑在900吨架桥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但传统架桥机体型大,过隧难,海上作业稳定性差,改造方案不可行。

一切重新设计,经过上万次修改研判,一个全新的架桥机问世:集提梁、运梁、架梁于一体,有42对轮胎,可连续自行。

体型小、承重大,研发团队与鄂钢联合研发出适用于高铁架桥机的新材料——GT785(高铁785),比900吨架桥机使用的460兆帕钢材强度增加70%,为架桥机打造了一身“钢筋铁骨”。

42对轮胎转弯时角度、速度要一致,团队研发出智能控制系统,为架桥机装上“智能大脑”;吊装时,架桥机三分之二车体悬于半空,如何保证稳定?团队研发出三角形结构主支腿,25吨的支腿重量支撑千吨强度的箱梁吊装。

雷达探测传感器系统、精准定位系统、主梁开孔通风……“每一个设计,都是一次新突破。”张光明感慨。

2020年3月,“昆仑号”完工,迅速用于湄洲湾跨海大桥。2022年1月17日,“昆仑Ⅱ号”架桥机在池黄高铁投入使用……“昆仑号”系列已成为中国基建的一张名片。

记者手记

产业转型需要更多

“隐形冠军”

□ 雷闯

全球首台千吨级架桥机,国内第一台碳化硅陶瓷渣浆泵,传感器随“蛟龙号”潜入深海……襄阳一批“隐形冠军”企业,个个“身怀绝技”。

这些企业专注核心技术创新,走在细分行业前列,创造了一项项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襄阳工业总产值迈向万亿级,产业转型升级、向制造业强市迈进时不我待。

专精特新“小巨人”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领跑者、发动机。浙江、广东、江苏等发达地区率先“腾笼换鸟”,“小巨人”数量遥遥领先。

德国培育出1000多家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制造业享誉全球;日本培育中小企业坚守本业创新,诞生了一大批百年“长寿企业”。

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说,“小巨人”数量与城市实力成正比,2022年,襄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800亿元,居全省第二。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位列全省第二,是之前总量的近2倍。“小巨人”越多,城市创新力量越强,制造业强链补链和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力量越强。襄阳产业转型,“小巨人”先行。

期待襄阳涌现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多“隐形冠军”。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