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教师节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3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我家三代教书人

  ◇刘文来
  祖父念了3年私塾,后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祖父人本聪明,加上勤勉好学,很讨先生喜爱。辍学之后,祖父一边替别人家放牛,一边到私塾旁听。没钱买笔墨纸砚,他就用棉签蘸水在石板上,或用木签在平整的沙地上练字作文。一个富人见了说:“你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放牛娃也想当秀才。”祖父不信邪,常半夜三更到先生那里讨教。几年后,祖父完全具有甚至超过了小学水平,之乎者也来得几句,还能帮乡邻代写书信。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正是用人之际。祖父响应政府号召,自背口粮,不拿分文报酬,到离家13公里的东湖小学上班。后来,祖父转为公办教师。
  祖父起初教的是一、二年级复式班,教室设在互助组的旧仓库里,年久失修,土墙裂缝,屋顶漏雨。祖父起早贪黑拌泥补墙,上房捡瓦。不料,咔嚓一声朽木断了,祖父摔折了左腿。负伤后,他一边治疗一边上课。
  条件差,工作生活自然艰苦。祖父对学生进行测验考试,题目在两米见方的黑板上写不完,就用废报纸写完挂在教室中间,让学生抄题答卷;一次晚上家访,祖父掉到泥坑里,摔伤了,还落下了腰肌劳损的毛病;往返学校,晴带雨伞,遇到下雨,也要在狭窄的田埂上、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赶夜路,一走就是三个多小时。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没有吃的,有钱难得柴米油。家大口阔的半边户,更是困难重重。祖母找到学校,要祖父回家解决无米之炊。祖父充满自信乐观地说:“面包会有的,粮食会有的。为了国家,为了大家,你还是多担当些吧!”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总比困难多。祖父用几个夜晚,在东湖边开垦了一块荆棘丛生的荒地,种了胡萝卜、红薯、土豆等,补贴家用。当时有人经不起考验,竟然卷起铺盖临阵脱逃。祖父却毫不动摇,依然坚守在讲台,辛勤耕耘在教育园地这片沃土上,直到去世。
  父亲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受祖父热爱教育的思想熏陶,立志做一名人民教师。
  1963年,父亲在村里像中举一样考上了初中。他毕业务农8年后,到村小教书,之后民转公,还是圆了教师梦。
  父亲到学校上班时,学校还是用砖坯做的低矮教室,门和窗户都没有,用塑料薄膜遮挡。父亲和其他老师一起,不断改建学校,连续三个暑假板砖烧窑,寒假拖着板车到3公里外的河滩运泥沙,瘦了十几斤,皮也磨破好几层。
  与祖父相比,父亲的环境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但工作生活还是艰苦:为学生补充学习资料,小心刻写、谨慎油印,忙到鸡子叫;满负荷工作,半夜三更洗衣裳,饥一餐饱一餐,落下了胃病;往返学校,隔河渡水,绕行县河堤,蹬踏飞鸽牌自行车前行,累得腰酸背痛。
  “普九,一个学生也不能少”,是父亲工作的座右铭。王文妈妈小儿麻痹后遗症,爸爸脚手不便。他上学迟,16岁只读初一,就想弃学。父亲一周内三访王家湾,并用周末帮他家收割稻谷,返校途中被暴雨袭击,得了重感打点滴。父亲的行为深深感动了王文及家人。王文不仅顺利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还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大学。
  1984年的一个星期六,父亲正在追施稻秧肥料、防治棉花蚜虫,接到通知:华师大有教授来我市讲课。他喜出望外,立即放下手中的农活,赶到县河码头乘船。只迟到了一分钟,一天一趟的机帆客船,一晃而过。父亲饿着肚子,步行10多公里,赶到镇上搭车。星期天听完课,父亲回到家里已是晚上9点多钟。星期一,父亲照常上班。这一年,我家粮棉减了产。
  8年中,父亲参加了市进校中师班、荆州电大、湖北教育学院电教、函授、自考等形式的学习,先后拿到了中师、大学毕业证。他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事半功倍。父亲由一个“泥腿子”上讲台,原本只有初中毕业水平的小教民师,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教师,而且是毕业班的把关教师,真不简单!
  我是80后的新一辈,受我家前两代教书人的影响,大学毕业后,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毅然选择了教书育人。
  到校的第一天,校长告诉我:“学校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有电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学生寝室、厕所、食堂、运动场,还有别具特色的体育馆等,完全合乎国家规定的标准。”
  我看到四层高的教学楼,一间间教室宽敞明亮,新的课桌椅摆得整整齐齐。我走进窗明几净的办公室,每人一台固定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还有讲课用的扩音器,两个办公室合用一台打印复印机。我们处在伟大的网络信息时代,学校的设备,加上自己的手机,我们如虎添翼。我们用电脑备课,用多媒体教学,收到了祖父和父亲时代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了工作群、家长群,便于领导交流联系,便于家长沟通反馈。即便上门走访,不是校车接送,就是自驾小车。众志成城战疫情,我们发挥网络的巨大作用,真正做到了停课不停学,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和赞誉。
  学校是教工之家,食堂是我们每天光顾的地方。这里香气扑鼻,美味四溢。早上有面条、稀饭,加上馒头、包子、花卷、面包,还有鲜奶;中、晚餐白花花的大米饭,炒的、煎的、煮的、蒸的、烤的,菜品荤素搭配。一日三餐,我们各取所需。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工友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我们吃得好睡得香。我们得以精力充沛,工作起来更是干劲冲天。
  我家住在城区,距我上班的乡镇学校36公里。近两年,我们购置了两辆小车,往返学校,一个单边最多只要35分钟。如今,国家生育政策放宽,我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公爹婆和父母亲相继退休,轮流为我们照护孩子,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我和老公安心在各自的岗位上班,一心扑到工作上。与祖父和父亲相比,我确实赶上了好时代。
  我家三代教书人的不同经历,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更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作者系拖市一中教师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