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贫困群众稳定就业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5日
来源:湖北日报
打印:
字体:

蒋场镇饶场村邦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内,工人正在烘干黄蜀葵。 (通讯员 刘银斌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通讯员 彭邓陈

8月17日,蒋场镇饶场村近千亩黄蜀葵迎风招展,散发出醉人的清香。明黄色的花海中,村民们采摘的身影若隐若现。

在邦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门口,郭石玉聚精会神地检查着花朵的品质。55岁的郭石玉是贫困户,因身患残疾,长期没有劳动。7月14日,邦盛公司正式投产,聘用郭石玉做验质人员,每个月可拿4000元以上。“除了工资,公司每天还包两顿饭,买西瓜给我们吃,福利很好。”郭石玉十分满意。

今年以来,天门市落实稳就业政策,1万多名贫困群众稳定就业。

奖补带贫经营主体

天门市创新新型经营主体带贫及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双向奖补利益联接机制,让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链条,直接受益、长期受益。

今年,该市出台产业扶贫致富带头人奖补政策,对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能力强、带贫效果突出的经营主体,给予专项奖补。

8月18日,黄潭镇贫困户熊爱娥在群星泽龙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对甜瓜苗、千禧果苗进行田间管理。“合作社优先录用贫困户就近务工,女工每天有80元、男工有100到110元的工钱,还能照顾家里人,一举几得!”熊爱娥手上忙个不停。

群星泽龙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有钢构大棚516个,主要产品为千禧果、网纹瓜等。2019年,合作社注册成立天门市归然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吸纳周边富余务工人员近70人,贫困户12户。

除了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增加固定收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优先到合作社基地务工。像熊爱娥这样在基地做工的贫困户,每年平均收入少则1万元左右、多则2万余元。对于有意创业或者自谋发展的贫困户,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由于带贫效果突出,合作社负责人钟儒鹏刚刚申报了该市新型经营主体带贫奖补。

眼下,在田间地头,不少合作社都涌动着贫困户劳作的身影。截至今年6月底,天门市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507家,直接带动6570户贫困户增收。

开发公益岗位400多个

一个公益性岗位,每月挣钱虽不足千元,但对于卢市镇夏万村贫困户李德军来说,却犹如生活的“救命稻草”。

李德军的妻子和儿子均患有精神疾病,需要人在身边照顾,他无法外出务工,没有稳定收入来源。考虑到他的家庭特殊情况,人社部门为他就近安排公益性保洁岗位,“就在家门口上班,能照顾老婆孩子,收入也不错。”

有了工作,贫困群众就有了“造血功能”。近年来,为激发贫困劳动力的内生动力,实现扶贫方式由“输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转变,该市推动有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多渠道就业,为他们开发保洁员等扶贫公益性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通过自身辛勤劳动实现脱贫。

在小板镇政府及村委会帮助下,姚湖村贫困户肖光亮申请了公益性岗位,负责附近村组居民垃圾清运,1个月可收入600元。同时,村里还安排他为光伏发电场地维护,确保发电设施安全运行。今年考虑到疫情影响,工资从年1000元提高至2000元。

今年3月以来,全市共开发427个公益性岗位,目前共有402名贫困对象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实现就业。

发放就业政策“红包”

天门市出台求职创业补贴、吸纳就业补贴、创办农家乐补贴、培训补贴多个就业扶贫政策,推进贫困劳动力精准脱贫。

“太贴心了!”在深圳务工的天门工业园板桥村贫困户周艳红没想到,她的银行卡上,收到了来自家乡政府汇来的500元交通补贴款。

为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稳定就业,2019年,天门市对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给予一次性交通补贴。在省外实现就业的,按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交通补贴;在省内市外实现就业的,按每人3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交通补贴。当年,共有1269位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的交通费由政府“买单”。

今年,该市在发放一次性交通补贴的基础上,给予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200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截至目前,共为1755人发放一次性交通补贴共79.97万元,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35.1万元。

邹文浩是岳口镇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前几年,因治疗身患重病的女儿,家庭经济捉襟见肘。今年,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为他送上“及时雨”,他开起小超市,看到了脱贫希望。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