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场半夏种成亿元产业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5日
来源:湖北日报
打印:
字体:

湖北日报讯 (记者廖志慧、通讯员付磊磊)8月19日上午,天门市汪场镇雷场村半夏种植基地,稀疏的半夏在太阳下泛着青绿。

“别看地上枝叶不大,地底下可藏着金疙瘩哩!”10组村民谢乜二一大早就在田间浇水、锄草。靠着种植半夏,他家成功摘掉贫困的帽子。

汪场镇副镇长胡卫华介绍,该镇半夏种植面积达8600多亩,2000多户农户土里刨金,总产值过亿元,成了该镇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

半夏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半夏。”过去,田间处处都生有半夏,被称之为“野半夏”。每到秋冬季节,不少村民到田间采挖,补贴家用。

“那时大多是甘肃等地的经销商上门收购,价格每公斤36元左右。”雷场村荆半夏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雷友平从2010年开始观察行情,“连续5年,半夏价格一直稳定,且不愁销。”他说。

2014年,雷友平牵头成立合作社,开始试验种植半夏。他说,半夏与传统粮棉油作物不同,只需要一次播种,后面能够持续收获。但首次投入成本较高,一平方米需要1斤种子,亩均投入要过万元。半夏种植是“勤快人做的事”,每月要除草5到7遍,采挖时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只有管理好了,产量才会高。

试种尝到甜头后,雷友平信心倍增,他不断学习种植技术,慢慢加大投入,合作社半夏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到900多亩,亩均产出500多公斤,亩产值2万多元。

今年70岁的雷礼新是老党员,种了一辈子小麦、棉花,起初,他拒绝种植半夏:“半夏又不能吃,不知道怎么种,也不知道怎么卖。”

2016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雷礼新拿出门前的两分地进行试种。“合作社提供种子、技术,还承诺收购,试试看也没什么。”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门前这一小块地,第一年就采摘两季,纯收入3000多元。

“这可赶得上传统作物一亩田的收入。”真金白银拿到手后,雷礼新有了干劲。从2017年开始,他逐步扩大规模,如今家中10亩地有5亩种上半夏,年收入过10万元。

2018年,汪场半夏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

据统计,全镇已发展半夏种植合作社11家,半夏种植户已有2000多户。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