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4变621—— 天门乡村“合”出新生机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5日
来源:湖北日报
打印:
字体:

红日子专业合作社在多宝镇大众新村发展富硒蔬菜种植基地。 (通讯员 邓昭学 摄)

杨林社区建成的现代化球场上,孩子们欢快地踢着足球。 (通讯员 刘银斌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2018年8月起,天门市开展行政村区划调整改革,旨在解决村级组织过小过散、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实现乡村有效治理。

在村民住房不变、土地不变的前提下,原则上,总人数在1500人以下的行政村,村“两委”班子、集体资源资产合并。当年,844个行政村整合为621个,减少223个。

两年来,资源整合效果初显,乡村正焕发出新生机。

路网、沟渠通了

8月12日,走进天门市岳口镇谭台村,建成投用不久的村委会大楼整洁大气,楼前广场上有绿树、有鱼池。

两年前,这样的场景无法想象。因为,新建村委会大楼的所在地,在原丰岭村;村委会大楼两边的鱼池,则是原涂阳村的地界。

2018年8月,两村合并。历史上两村所在地叫“谭家台”,故取名谭台村。

两年下来,两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道路拓宽了,沟渠打通了。面貌一新的谭台村,被列入2019年湖北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涂阳村过去是贫困村,现在和丰岭村抱团发展,不管是面子还是里子,都得到了提升。”原涂阳村党支部书记、现谭台村村委会副主任涂明清说。

合村后,村村之间过去被行政“藩篱”分割的路网、水系被打通。

马湾镇永益渠开凿于上世纪70年代,长约6公里,流经原陈港村、小湖村,是一条主沟渠。由于过去的村干部“只扫屋前雪”,渠道淤积十几年,村民们有时只能从附近华严湖抽水。

旱的时候,上游的陈港村将起闭闸一关,“吃饱”了才放水给下游的小湖村。

涝的时候呢?一次,陈港村要往小湖村排水,可小湖村却关上起闭闸,自家的水倒是排出去了,地势更高的陈港村却被淹了。陈港村村民气愤不已,和小湖村村民打了一架。

2018年8月,原陈港村、河堤村、小湖村、汪陈村合并为华一村。村里投资20多万元疏通永益渠,还架起生产电。2019年8月,正值旱情严重之时,小湖村从华严湖抽水的泵站坏了,眼看1000多亩虾稻田就要受灾,陈港村直接将水通过永益渠放到小湖村,解了燃眉之急。

佛祖山村由金杯村和佛山村合并。2019年,该村以大官桥水系旁的堤岸为基础,修建一条1.5公里长的新路。建成后,两村往来只需10分钟。

“以前抗旱,两村都从大官桥河取水,谁先用、谁后用,经常争得不可开交。”佛祖山村村书记何义红说,合村后,用水统一调度,每个小组的塘堰里都装满水,抗旱工作比以前从容了许多。

干群关系更和谐

赵李村由东赵村和依李村合并而来,村委会设在依李村。

合并之初,双方曾互有怨言。东赵村的人抱怨:我们村更大,就是因为干部不顶事,反而被小村给吞了;依李村的人说,我们的资源更好,办公场所这么好,凭什么给别人用?

“既然成了一家,就不说两家话。”赵李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权反复做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的工作。

去年抗旱期间,东赵村的一个泵站烧坏了,抽不了水,村民们心急如焚。得知消息,李永权带着村干部第一时间赶过去,立刻找人修好。

“村里能办的实事越办越多,干群矛盾大大缓和了。”李永权深有感触。

行政村合并后,一些村民担心:是否会受到区别对待、办事会不会不方便、决策会不会更麻烦?

谭台村党支部书记余和洲介绍,合村后,2019年点亮7个组的路灯,今年村里15个组都将装上路灯。夜幕降临,盏盏路灯依次点亮,村民们在路灯下散步、聊天,十分惬意。

合村后,借助新的服务平台,村民办事、干部服务更加规范。

过去,村干部在家办公,公章放在家里。村民要办事,都习惯到家里找。一来二去,村民觉得“不送礼办不成事”,村干部也碍于面子不好拒绝。现在建起新的村委会大楼,办事服务规范运行,“什么事拿到桌面上来说,大家都轻松,没有‘优亲厚友’的质疑。”向阳新村党支部书记贺凤平感慨。

借行政村区划调整契机,合并村摸清“家底”,清理“三资”梳理“明白账”,一大批鱼塘、土地等集体资源重新发包,增加了集体收入。

谭台村依托岳口工业园成立服务公司,用村集体收入购入高档大巴车,专门接送工业园内润驰环保公司职工上下班,每年可获得收入10多万元。“家底实了,村里更有服务能力,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应,干群更亲热了。”余和洲说。

集体经济更壮实

“今天阳光不好,进账一般。”举起手机,贺凤平展示当天村里光伏电站的收入。

向阳新村由向湾、田垸、阳湾合并而来,共4771人,是多宝镇最大的行政村。合并以来,资源、资金更集中,能办的事情也越来越多。2019年,该村争取到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农光互补项目,还被列入美丽乡村整治村,一大批提升乡村“颜值”“气质”的项目陆续实施。

“花生小哥”贺俊敏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引进“小珍珠”花生新品种,流转土地种植300亩,免费发放种子鼓励村民示范种植700亩,推动全村花生产业种植变革。同时,与武汉等地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合作,将“小珍珠”花生制作成不同口味的炒货进行销售,打造了“宇辰星”品牌花生干果,在抖音等电商平台上迅速蹿红。

皂市镇上付村靠近城镇中心,招商企业纷纷落户,工业园区初见雏形。村里道路两旁别具一格的太阳能路灯,正是落户当地的天明新能源生产的产品。

目前,该村高新技术产业园、万亩现代农业园、新坤百亩精品果园等发展态势良好,还准备利用城镇郊区的便利地理条件,打造独体生态康居、康养公寓。

企业落户带动了人气。尽管上付村户籍人口为2570人,但常住人口接近5000人,大部分都是本地和周边的村民。去年,该村启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对村级园林绿化、房屋立面、道路交通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如今,荒坡草地变成了花园小区,各小组、村级公路绿树成荫、路灯矗立,村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人和、事和、心和,家和万事兴。合并村之变才刚刚开始,乡村振兴的文章还在后头。  

链接

223个行政村是如何减下来的?

“为啥要合村?”

“不合村行吗?”天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正德举起手指头,比划了一组数字:“593812”。

“59代表老人,38代表妇女,12是指儿童。这个‘部队’是农村的主力。”张正德两手一摊,“这样的乡村,怎么振兴?”

2018年8月以前,天门共有844个行政村,这个数字甚至高于某些地级市;

一些行政村人口少、块头小、资源少,发展没活力;

优秀的村干部不够多,村民吐槽“选来选去都是那几个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级发展不起来,何谈乡镇、全市?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2018年8月起,天门市开展行政村区划调整改革。

这一“刀”下去,动静可不小。大家议论纷纷:跟谁合?取什么村名?在什么地方办公?原有的村干部如何安置?

针对大家最“纠结”的问题,该市一一作答。

跟谁合?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由群众说了算。除了考虑风俗习惯、自然条件、路网水系等因素,还要考虑村级长远发展。

取什么村名?一些村采用强村村名;一些村各取原村名中的一个字组合,比如东赵村和依李村,合并后叫赵李村;还有一些村重新起名,比如向阳新村、谭台村、杜并山村、神祖台村,有的寓意美好,有的沿袭当地传统地名。

如何安置村干部?渔薪镇采取“年龄化解一批、自愿退出一批、谈话劝退一批、测评比掉一批”的办法,将原来的71名村干部调减为42名。

为了鼓励行政村区划调整改革,该市还制定一些激励政策,比如:调减干部的薪资,全部用来增加现职干部的待遇;发放项目奖补经费,整合到相关项目中,等等。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合并过程总体平稳。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