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农旅融合天地阔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8日
来源:湖北日报
打印:
字体:

 

m_hbrb20190717LiangHuiFaBu_4.jpg

图为:天门市黄潭镇七屋岭村知青农场,农业产业和旅游融合发展,成为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鸿 通讯员 刘银斌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通讯员 付磊磊

火红七月,天门市皂市镇风城现代农业种植基地,紫红色的葡萄挂满枝头,晶莹剔透。甜瓜、西瓜采摘还没结束,又开启葡萄采摘季。

“这是我们专门种植的早熟品种,备战‘暑期档’。”合作社负责人陈义兵说,种植基地2017年落户,经过两年的筹备发展,今年正式开园迎客,3月以来,草莓、桑葚、黄桃采摘一波接着一波,每天可接待游客近百批。

在天门,类似风城种植基地的现代农业观光体验园还有不少。来自市文体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共有乡村旅游点约300多个,其中生态农庄、观光体验园等综合体50多个。

以农兴旅,以旅强农,天门农旅融合“融”出了一条发展新路。 

资本下乡 激活乡旅经济

7月的黄潭,处处瓜果飘香。在七屋岭村知青农庄,前来采摘游玩的游客成群结队,小汽车挤满了停车场。农庄老板姚蓉接待游客,忙得不亦乐乎。“现在正是瓜果采摘旺季,特别是暑假来临,每天接待游客过3000人。”

知青农庄2016年10月落户,占地面积300亩,计划打造一个集现代农业、旅游采摘、餐饮服务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姚蓉此前在深圳创业,谈起回乡的初衷,她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热衷短途游,这为乡旅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农旅融合也可弥补传统农业投资大、收效慢这一短板,实现持续增收。

知青农庄自落户以来,已完成投资2800多万,效益也可观。姚蓉介绍,农庄将采摘与观光融为一体,打造“月季花+桑葚”“无花果+菊花”等种植模式,让游客来了既有看头,也有玩头。今年上半年,农庄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万元,同比增长约50%。“这几乎全是旅游产业创造的收益。2018年,农庄全年接待游客过10万人。”姚蓉说。

该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0多家,其中涉及采摘农旅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占了近一半,围绕荷沙公路已形成半径10公里的观光采摘园区,集中了葡萄种植、草莓采摘、菊花观赏、瓜果采摘等一系列农旅产业。近两年来,该镇各类经营主体在农业设施方面的投资额都过亿元。

政策支持 助力产业发展

“想不到这里还有配套设施完善的民宿,确实不错。”在多宝镇白龙泉新村,白龙泉乡墅客栈游客徐彩丽说。

2016年以来,多宝镇引进旅游公司,利用白龙泉新村闲置的移民房屋建设成民宿,发展乡旅产业,结合多宝沙滩旅游文化项目和汉江沿线赏花、采摘、垂钓等休闲娱乐,着力建设旅游度假村。

去年以来,该镇先后申报了移民旅游文化特色小镇、沙滩运动休闲小镇等特色项目,多宝镇全域旅游建设项目也上榜湖北省55个优选旅游投资项目。

多宝镇党委书记张勇说,该镇将龙门沙海作为4A级以上景区打造,采取原生态保护和有序科学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打造旅游亮点,推进乡村旅游,带动移民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天门市政府出台多个优惠政策,支持休闲农业发展,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称号的企业进行奖励,要求各乡镇组织开展乡村旅游文化节、花菜节、菊花节、桃花节等休闲农业节庆活动,为农旅融合发展提供助力。

为支持休闲农业发展,该市政府将休闲农业纳入乡镇政府农业工作考核范围,实施农家乐精准扶贫创业项目,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开办农家乐创业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农家乐经营户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的给予吸纳就业补贴。

创新求变 实现可持续发展

休闲观光农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蓬勃发展之中亦有隐忧。在天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何社华看来,休闲观光农业看似较多,实则缺乏新意,同质化现象严重,叫得响的品牌不多,发展后继乏力。

何社华认为,目前休闲农业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旅游产品质量普遍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二是项目在建设前均没有请专家策划,往往是业主想到哪做到哪,没有认真思考、策划旅游项目和效益增长点,导致后期没有人气;三是大多数乡村旅游项目没有有效的融资手段,投入不足,规模较小,建设进度缓慢。

对此,何社华表示,农业与旅游融合,还是要讲究“农”字当先,围绕“土、野、古、俗、洋”发展体验式农业,突出农耕文化、农业观赏、农事体验、农业科普等,增添乡土文化气息。同时,也可结合陆羽茶、石家河等地域特色文化,发展特色观光旅游业。

麻洋镇天海龙现代农业科技园走在前列。该科技园2012年落户,落户之初,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投入巨资,对土地进行营养改良,全面打造有机生态农业。如今,天海龙有机米——“天海龙一号”每公斤价格卖到40元以上,依然供不应求。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