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强身 造血 扶志

——天门“三招”做实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0日
来源:湖北日报
打印:
字体: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天门市渔薪镇青山村光伏扶贫项目。 (视界网 刘银斌 摄)

图为:天门2018年完成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项目

◆改造完成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村薄弱学校30所

◆农村危房改造1266户

◆共修建通村通组公路(含改造)72条117.09公里

◆119个贫困村已全部接通自来水

◆87个贫困村改造电力设施。

◆17813户贫困户光纤接入

◆公共文化设施“三馆一站”实现全覆盖

在石家河镇洪山村,偌大的虾稻田里,民旺现代农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卫斌撑着小船,正在教贫困户李洪友如何边划船边给龙虾投食。“医疗、教育、低保、危房改造等好政策,我家都享受到了,现在又有虾稻产业助增收!”65岁的李洪友说。

在石家河镇,像李洪友一样直接受益于虾稻共作产业的贫困户,目前已有97户。该镇摸索出三种模式: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经其同意流转土地;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鼓励入社务工增收;对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带田入社参与。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天门市认真分析每户贫困户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目前,已稳步实现96个贫困村出列、58245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55%。

“私人医生”为贫困户强身

“老伍,在家吗?给你送油壶盐勺来了!”

5月28日上午,听到自己“家庭医生”的声音,天门市岳口镇习桥村村民伍国新连忙迎了出来。

一个控油壶,一把限盐勺,是天门市爱卫办统一定制的,每个贫困户都有。“每人每天最多只要‘吃’一格油,限盐勺每勺是2克盐。”家庭医生仔细叮嘱。

伍国新患有白内障,过去只看得清人影。2017年,受益于“光明扶贫工程”,他一分钱没交,做了白内障手术,现在恢复得很好。

“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这是过去部分农村群众面临大病时的真实写照。该市将健康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四位一体医疗救助体系,最大限度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天门市财政出资1559万元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照每人200元的标准购买了补充商业保险,全年共赔付4.28万人次、1442.7万元。

小病不用拖,大病不再扛,贫困户有了“私人医生”。“有了‘私人医生’,小病小痛也有人管了。”近日,渔薪镇灰市村70多岁的贫困户刘婆深有感触地说。自从签署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她的健康更有保障。该市建立贫困对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健康管理台账,一个家庭医生团队五六个人,服务四五个村,确保每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医生对口服务,为每位贫困对象列出服务清单、建立健康档案、提供重点疾病筛查、健康体检、医疗随访、慢性病患者管理和优先服务,实现精准健康帮扶。

合作社为贫困户造血

6月3日,竟陵街道办事处祖师村村民黄祥林如往常一样,送小孩到天门市实验小学上学,在附近菜市场卖完菜,收入100多元。

今年蔬菜行情特别好。上半年,他的4个大棚种出的豆角、黄瓜、西红柿、丝瓜等,销售收入接近2万元。“棚里还有一大半呢!”黄祥林乐开了花。

几年前,黄祥林还守着家里一亩三分地,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2015年,村里引入茂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整合资金1000多万元,投资建设120个大棚及现代化的冬暖大棚。有资金、有技术,很快带动村级蔬菜产业的发展。他们采取反包倒租的方式,即无力建棚的贫困户,可以向合作社租用大棚,抵去流转费,黄祥林租用一个大棚的费用每年仅为100元,且水、电等费用免费。

黄祥林如今的生活十分充实。每天除了打理蔬菜,还可以按时接送小孩,越干越起劲。

同村的贫困户黄义法,更成为邻居眼中的“传奇”。他从合作社租用4个大棚,种了白豆角、红薯尖、空心菜、苋菜。去年,光是一个棚(约半亩)的白豆角就卖了1万多元。今年上半年,黄义法3个棚子的收入已接近2万元。贫困户黄岁云患有糖尿病,过去总是病恹恹,没什么追求。2015年,在大家的鼓励下,他租用1个大棚,在合作社技术员的指导下种苋菜、空心菜,一个早上卖了300元。从那以后,他如同打了“鸡血”,总在大棚里忙活,整个人容光焕发,也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合作社蔬菜大棚作为祖师村产业扶贫基地,目前吸纳13名贫困户租用大棚,长期聘用17名贫困户。今年,贫困户黄毛桃打工的工资已经涨到每天80元,中午管饭,一个月可以拿2000多元。“让贫困户得实惠、明事理,增本领、长志气,才算扶到了根子上。”

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扶产业就是扶根本。2018年,天门出台农业产业扶贫奖励扶持办法,落实339.75万元产业扶贫专项奖补资金,对在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且吸收贫困户入股或务工的市场主体进行奖补。

目前,119个贫困村有118个村发展了农业产业合作组织,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363家,带动5800户贫困户增收。全市特色产业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占比达90%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际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占比达46%。

带头人帮贫困户扶志

6月4日,走进皂市镇温岭村何岭片区,小山坡上一片片桃林颇具规模。今年桃子行情好,无论是毛桃、油桃,都卖出了好价钱,村民们喜滋滋的。

这里是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曾达到14%。今年,这里剩余的9户贫困户将全部脱贫。让大家摘掉穷帽的,正是这漫山的桃林。

2009年,原村委会会计何宏洋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当地土专家的指导下种上7亩半桃树,3年后开始结果,年收入1.5万元。在他带动下,2015年,村里的贫困户杨中华将自家的荒山荒坡开垦出来,种上桃树。杨中华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技术很快超过“师傅”,种植面积达到40多亩,三个主要品种春蜜桃、“突围”、“春丽93”可以卖一个多月。2018年,销售收入达到3万元。

村民们看到种桃子能赚钱,纷纷找到杨中华取经。杨中华成立满园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种植面积已接近600亩。

带头人引路谋长远,群众致富添信心。2018年,村里和合作社一起共建扶贫基地,总面积80亩,村里免费提供耕地,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管理,带动贫困户靠自己的双手脱贫、增收。今年村里剩余的几户贫困户将全部脱贫。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

杨忠信是天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净潭乡文台村的第一书记,他把村里61户贫困户都当成自家人。住在庙湾的贫困户李兰英是孤寡老人,有眼疾,杨忠信在走访时发现她居住的房子低矮破旧,墙壁用木棍顶着,部分屋顶开着天窗,当场动员老人马上搬离旧址。事后积极向上级汇报申请危房改造资金并倡议捐款,一共筹措资金两万多元,组织施工队进场为老人重建新房。一个多月后新房竣工,杨忠信上门帮助打扫卫生收拾停当。老人逢人便夸:“杨书记真是共产党的好干部!”

杨忠信的妻子在6岁时患小儿麻痹落下残疾,走路需要拄拐。妻子看到杨忠信又要驻村又想顾家,主动提出要和他一起进村扶贫。夫妻俩一起进村的第一天,文台村顿时炸开了锅:“这女的是谁?”“杨书记为什么要找个跛子?”面对村民的疑惑,杨忠信大大方方地介绍:“这是我老婆,她人善心热,身残志坚,现在主动要求到文台村当一名扶贫志愿者!”

“扶贫工作重在扶心。扶贫干部下一番‘绣花’功夫,就能燃旺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天门市扶贫办负责人说。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