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天门小餐饮全面提档升级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7日
来源:湖北日报
打印:
字体: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陈屿 通讯员 沈君 万跃奎

  

  街头巷尾的美食如何满足味蕾需求,又能保障食品安全?目前,天门市正进行全新探索。

  近日,记者来到天门,探访当地小餐饮提档升级之道。

  

  为老字号加“一度”

  

  一块金字招牌上,题有“天门老字号广发面馆”几个大字。招牌下,食客熙熙攘攘。

  该店的招牌鳝鱼面,融入当地蒸菜做法,鳝鱼肉质滑嫩、面条汤汁鲜美,店主王广发经营10来年,在当地远近闻名。

  几年前,面馆还藏身于旁边陋巷中,店面陈旧,设施老化。“这就像99℃的水,必须加一度才能沸腾。只有补足最后一块短板,老字号才能蜕变。”当地食药监管人员认为。

  在食药监管部门帮助下,王广发着手面馆升级:老炭炉子生火不卫生,换成天然气灶;瓷碗易碎,换成结实的密胺碗;购入臭氧低温消毒柜,每批可容纳500个碗同时消毒;餐厅墙壁,贴上清一色的瓷砖……“食品卫生和安全管理到位了,面馆形象才能上档次啊!”王广发说。

  由于适应了消费者日益提升的食品安全需求,该店已成为当地的美食名片。

  

  逐级提升小餐饮

  

  对于大多数小餐饮而言,进行升级改造,成本投入是绕不开的话题。

  在鸿渐街郭师傅餐饮店,郭师傅介绍:“我们正给灶台包上大理石板,新的大理石板防水防油污,很容易清洗干净。投入3万余元,耗费较低但效果显著。”

  老灶台陈旧,他想拆掉重做,但耗时耗力且投入不菲。食药监管人员检查后,提出店面布局、墙面装修可以逐步改造的方案。

  “如何制订小餐饮改造标准,曾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标准要求过高,经营户难以承受成本压力;要求过低,又难免失之于宽。”天门竟陵食药监管所所长周华彬说。

  于是,他们在小餐饮经营者中开展“民意调查”,依据新食品安全法,因地制宜制定出小餐饮改造标准“天门版”。

  “做好基本消毒,保证厨房上下水道通畅清洁,安装卫生墙裙等……通过这些关键节点的把控,我们提升了小餐饮升级改造的性价比。同时根据经营者经营现状和经济实力,有针对性地给他们提出逐级提升办法。”周华彬说。

  

  执法转“刚”为“柔”

  

  在位于陆羽大道的小餐饮集中区,周华彬介绍,过去几年,这里的生意做得并不“清静”:小餐馆缺乏硬件设施,肆意排放的油烟和污水让周边居民苦不堪言,不少居民给市政府写信投诉。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虽然多次“铁面”要求整改,但监管效果甚微,工作仍难以开展。

  近年来,监管人员开始新的尝试,发现“柔性执法”远比“刚性执法”更有效。“小餐饮正在提档升级,如果不适应市场趋势,迟早就会出局。考虑到经营者经济困难,只要改造排烟系统,政府就给予2000元补贴,并减掉一个月店面租金。”周华彬介绍说,在监管人员努力下,小餐饮经营者全部完成了改造,这一带原本脏乱差的小餐饮,正在成为城市的美食风景。

  天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杨宏琼介绍,目前天门城区共有248户小餐饮店铺,中心城区50%的小餐饮已完成改造。

  

  记者手记

  

  小餐饮应如何升级

  

  记者 陈屿

  

  毋庸讳言,传统小餐饮来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坚持简陋粗放经营,难以保障食品安全水平,也很难满足市民新的消费需求。如何促进小餐饮的整体提升与进化?成为监管部门所面临的新问题。

  小餐饮规模虽小,却事关民生。简单一刀切,对不符合要求的小店一关了之并非良策。根据本地小餐饮发展水平,因地制宜、量体裁衣,逐步引导小餐饮改造升级才是可取之道。

  天门市通过打造小餐饮知名品牌,形成行业提档升级的“头羊效应”。同时,通过制定小餐饮的地方标准,给经营者画出一条逐步改造的“路线图”。对于无法达标的经营者,也通过“说服式”执法,减少了监管阻力。

  堵疏结合、分类指导,给予小餐饮一条逐步提升的路径,这种做法可为其他地方提供一个良好借鉴。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