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吹糖人儿的天门老艺人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04日
来源:
打印:
字体:

  大凡武汉中年以上的市民,都会对那些挑一副担子走街穿户的吹糖人有印象。

  吹糖人的担子出现在那里,那里就会被孩子们打了围。手艺人不慌不忙地坐定,手持一只大铜勺,将麦芽糖在火上烤热,然后揪出一坨上颜色,娴熟地经过吹、拉、捏、压、剪等几道工序,一个栩栩如生,色彩鲜艳的小动物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就出现了。小孩子再馋,也舍不得立马将它吞进肚,要把玩好久,直到糖人儿变软。

  大人们会和吹糖人搭讪,知道他们大都从天门来,手艺为祖传,而糖塑(吹糖)的历史,竟可追溯到唐代。如今,商店的糖果琳琅满目,在武汉三镇却再也难见吹糖人的踪影了。

  这次到了吹糖人的故乡,天门市群艺馆的朱国宏馆长,特地带我们到了小板镇糖塑艺人杨志谱老人的家。今年74岁的杨志谱老人,少年时就跟随父亲学糖塑,十六岁便挑着父亲传给他的担子独自出门谋生了,一干便是一辈子。去年11月,杨志谱老人参加了在武汉开幕的中国“八艺”节,亮出的“双狮盘球”、“牧童骑牛”、“三英占吕布”等绝活儿吸引了无数观众。不仅有位武汉青年要杨老收他为徒,连一位日本女留学生也要拜杨老为师呢!

  立夏了,糖人儿易融化。眼下杨志谱老人已将制作糖人儿的家什安顿到了阁楼上,准备秋凉后再出门。杨老心软,他悄悄告诉我,卖糖塑时最不忍心听小孩哭,特别是见大人不肯为孩子买,还为此揍小孩,就会私下给哭泣的娃娃塞个糖人儿。老人指着自己仅剩的几颗牙笑呵呵地说:我从小也爱吃糖,你看全被牙虫吃掉了。

  朱馆长说,天门糖塑已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单,他们准备通过办培训班的形式,让这个民间文化传承下去。

  我抢着报了个名。(武汉晚报记者 范春歌  天门日报记者 董莉)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