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围雨雪天气是对政府的一次“大考”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23日
来源:
打印:
字体:
  一场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影响了大半个中国。正值春运,高速封路、长途客运停班、航班无法着陆,数以亿计的人返乡的脚步受到不同程度的阻隔。因大雪造成的损失亦相当巨大,例如三峡电力动脉安徽段±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部分路段不堪冰雪重负而严重受损;湖北省11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70.91千公顷,因灾倒塌和损坏房屋上万间,因灾诱发的交通事故等死亡10人,直接经济损失2.83亿元人民币。大雪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很多医院因路滑而摔伤的病人剧增。笔者本人也遇到了多少年来从未有过的麻烦:因温度太低,置于楼顶的水箱输水管道被冻,已有数天过着无水可用的日子,据21日报道,武汉市已发生5000多起停水事故,大雪低温造成10多万市民用水困难。
  虽然今年的雨雪天气仅仅属一般的自然灾害,但作为公民个人已充分体会到了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奈。相对而言,具有雄厚财力物力基础和充分的组织协调能力的政府,则应当表现得强大、有办法。正因如此,百姓在这个时候最希望政府成为自己的后盾和依靠,最希望自己的政府有所作为、及时伸出支援之手。应当说,大范围雨雪天气是对政府部门的一次“大考”,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对这场少有的雨雪天气的应对是积极有效的。
  但也不是无人质疑:遍览详情,多以打冰扫雪保证旅客列车正常到发为主,铁道部门的通知也仅仅要求各级部门组织应急救援队值班待命,以雪为令、确保运输安全畅通,难道这就是铁路运输雨雪应急预案的全部吗?
  将任何自然灾害的损失和不便降至为零,显然是不现实的。正因为多数百姓都具有这样的理性,因此对政府的“表现”一般不会寄予过于苛刻的期望。不过反过来想一想,这不正是政府证明自己能力和价值的极好机会么?如果政府的作为超越了百姓预期,其正面意义将是多重的、深远的。所谓“事在人为”,现在比过去做得更好、将来比现在做得更好,只要明确了这个目标并努力去实现,是可以达到的。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所描述的不是现代社会的生活情景,它既不符合现代人的胸怀和境界,也不符合现代社会所具有的物质条件和科技手段。笔者以为,城市交通密集、人流量大,无论降雪高达多少毫米,只要政府下定了决心,在其强有力的号召、协调和各种物质手段辅助之下,及时清扫道路上的积雪从而防止结冰路滑,是可以做到的。仅以本人居住的城市为例,据说各街道、单位曾发动过扫雪行动,但效果并不理想。何以至此?绝不仅仅是基层政府号召力协调能力下降、市民不热爱公益劳动那么简单。
  江河防洪大堤的修建,据说都有所谓“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标准。而在应对诸如今年的雨雪天气和别的自然灾害上,我们的城市交通、供水、供电等等,是不是也该有类似的标准?换言之,我们的应急预案究竟具有多大的“弹性”?例如武汉市,正是由于在供水上没有应对“几十年不遇”的低温的预案,才导致了市民大面积的生活不便。诚然,不适当乃至无休止地提高标准,当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但假如没有一定的标准,甚至连起码的准备都没有,到时候当然就会“抓瞎”。
  GDP是政绩,城市街道漂亮了、高楼多了是政绩,而在百姓心目中,应对紧急情况是更典型的、无可非议的政绩。它不仅反映了我们的政府整体上的组织、协调、控制能力,而且让人们重温了一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民族自豪感。
  看来,各级政府或许有必要思考这样一条新思路:当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当百姓感到无助的时候,当群众仅凭个人力量无法越过某个“坎”的时候,恰恰就是各级政府最能彰显价值、最能赢得民心、最能打造政绩的时候。(刘以宾)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