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部队生活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02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刘双庆

    我!曾经是一名军人。
  1978年12月16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当大队民兵连长来到知青队,把体检合格后的一张红色入伍通知书送到我手中时,我激动万分。没想到我从一名下乡知识青年,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我迫不及待地赶回城关,把当兵的喜讯告诉了父母。全家人为我去参军倍感高兴!
  送兵的火车,一路向西北方向前进,经过六天六夜的行程,于12月28日早晨5时许,到达终点站——乌鲁木齐。下车看到的是远处白雪覆盖着群山,房顶与道路上堆积着厚厚的雪,一阵风伴着雪花吹来,让人感受到了零下十几度的寒冷。带兵的石排长,把我们带到候车室等候团部派车来接。
  到达部队的当晚,我被分配到新兵连一排一班,班里有11人,都是石家河老乡。班长、副班长是从老兵连派来的,主要由他们负责对新兵的训练。第二天早上军训开始了,先由班长进行示范讲解,大家跟着学习动作,从立正到稍息,三种转法到三种步法,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动作,要做到标准、整齐还是不容易的。队列训练完后就是持枪训练,虽然是冬天,但每次训练完都是汗流浃背。
  经过一个多月的军训,团部向新兵颁发了帽徽、领章,从此,成为一名军人。戴上帽徽领章的第一个星期天,我照了入伍后的第一张军人照片,寄回了家里。
  2月17日清晨,一阵紧急集合的号声把我们从梦中唤醒,全班战士迅速起床穿好衣服,打好背包,几分钟的时间就跑到操场上集合,在排长的带领下向新兵连连部跑去,路上我看到一些军车上拖着老兵向团部开去。等集合完毕,一位团部首长才向大家宣布: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于今天早上开始打响,我们要防止中苏边境线上异常情况的发生,从现在起要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战斗。回到营房里,大家表示要服从命令,遵守纪律,搞好军训,准备打仗。
  3月初,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中苏边境情况正常的形势下,我们新兵训练也结束了,开始分配到老连队,新兵排天门兵大部分都分到了一营一连,只有我和其他三人分配到了二营六连。当汽车把我们送到六连时,老兵们都已经上天山施工了,只有从各新兵连分来的三十几位战士。第二天早晨,我们在连队一名排长的带领下,乘坐军车也上天山了。
  3月的天山还沉睡在冬天的季节里,气温零下十几度,山上盖着厚厚的白雪,山沟结着一层层冰块,还没修好的公路边,堆着铲开的一个个雪包,尽管我们头上戴着皮帽,身上穿着羊皮大衣,脚上穿着大头靴,坐在车里还是觉得很冷。汽车行驶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绕着山体向上爬行。大半天的翻山越岭,总算到了连队的施工住地。
  我们背着背包站好队,连队指导员操着四川口音对我们表示欢迎,并向我们介绍了施工情况。
  吃过晚饭后,班长召集大家开班会,他说:明天正式开始施工,我们排在“五一”前的任务是完成8公里刷黑的石料筛选,班里不能拖排里的后腿,只能提前不能推后。他把大家分成3个小组,每组3至4人,新老搭配。
  第二天早上起床时,我感到头有点晕,嘴唇干裂,另外一个新兵还流鼻血,班长说这是高山缺氧反映,我们这个地段超过了海拔3000米,过几天就适应了,平时要多喝点水。早饭过后,排长把3个班集中在一起,作了简单的施工动员,强调了安全就带着大家出发上工地了。
  工地就在路边的一座小山坡上。老兵们把事先准备好的三层一套的筛子用木棍撑好,然后用铁锹把用炸药炸开的流沙石甩到筛子上,流沙石顺着筛子向下滚动,小寸口石进入第一层后,在右边的一个出口流出,瓜米石进入第二层后,顺着左边的一个出口流出,细沙通过底层掉在后面。我和一个1978年入伍的广东兵在筛子两边把筛出的石子用锹撮出,堆放在空地里。施工不到一小时就满头的汗水加灰尘,等到中午休息吃饭时,两只手上都打起了水泡,腰酸背也疼。下午收工时,连队计量员到每个小组收方统计数量。我们这个小组小寸口石4方多,瓜米石2方多,按三比一的出石量算,共挖、筛流石沙18方。通过一个多月的奋战,全排在4月中旬就完成了石料的筛选任务,提前进入路面施工。
  路面施工主要是平整路面,加固路基,加宽路肩,行车路面呈鲫鱼背型。在施工中,超高的路段要很费力地挖平,有时还需要用炸药爆破,用推土机铲平。由于大部分是在半山腰开出的道路,经常出现塌方的现象,清除时很危险,也很花时间。过低的路段需要用许多石料和土填上,劳动强度也很大。一天早上,我们班到一个叫老虎口的路段施工,由于路面超高较多,在用推土机铲平时,几十方的土石从旁边的山上突然垮了下来,把道路都拦着了,严重影响了施工和通行,我们在班长的带领下,用锹铲手搬就把一块块石头清除了,不到一小时就恢复了通行与施工,即使手上磨破了皮,打起了血泡,也没有一个叫苦的,晚上连队对我们班进行了通报嘉奖。
  当路面整理达到标准后,还要用洒水车洒上水,用压路机来回压实压平。随后就是放线挖槽、分料,在路两边的路肩与行车部之间挖出一条凹线,然后把拳头大小的鹅卵石埋在下面,上面只能露出两厘米高,最后就是把用车运来的小寸口石和瓜米石,交叉堆放在两边的路肩上,这样才算把刷黑路面的准备工作做到位了。
  “五一”过后,连队决定对整理到位的1公里路面进行刷黑。三排的一个班,负责把固体沥青烧成液体沥青,温度达到100多度后,才能装进专用的沥青车里,当沥青车到达现场,像洒水车一样洒向路面时,一股难闻的气味和热浪扑来,让人汗水直流,一不小心就会把身上烫伤。站在路肩两边的战士们,要迅速把小寸口石用锹撮起,均匀地铺在沥青上面,接着就用压路机来回压实压平,然后在上面第二次洒沥青,再次把瓜米石均匀地辅在上面,压路机来回反复压平路面,至此,路面的刷黑工程就完成了。
  通过前段施工,积累了一些经验,增加了参战人员,路面施工在8月底就完成了。进入9月份主要是路面养护和清理,国庆节过后,所有施工项目完成了,各班排拆除了工地的帐篷,回到了独山子的营房里。经过半个月的休整,我们又搬到了位于新疆南疆的库车县克孜力亚地区,住的依然是帐篷。12月份,连队对1979年的军训和施工进行了总结,我受到了连队一次嘉奖。总结过后,就是老兵退伍,冬季军事训练,条例学习。
  1980年春节过后,团部给我们连下达了20公里的路面施工任务。连队要求各排早准备、早开工。3月初的南疆天山腹地,尽管气温开始回升,但还在零度以下,连队干部在离住地4公里远的地方,找到了一个适合筛选石料的场地,并决定我们排搬到那里进行现场施工。
  离开连队后,排里需要单独起火做饭,炊事班派来的人员有限,排长安排我去帮厨,主要负责炉灶的火候、切菜洗菜等。为保证大家按时吃饭,每天早上我提前一个小时起床点燃炉灶,把水烧热烧开,让炊事员能及时蒸上馒头,煮好棒子汤,炒好菜。整天忙忙碌碌,看到战友们吃得香,多付出些时间值得。6月份完成了备用石料,全排回到了连队。
  为了保证施工任务的完成,7月初,连队还举行了一次誓师大会,提出了大战七、八、九月,质量创全优、任务提前完成、安全无事故的口号。全连战士积极响应,开展了排与排、班与班的施工竞赛,在干部战士的齐心努力下,10月份就完成了全年的施工任务。
  转眼间又一年过去。1981年初,连队搬到了库车县化肥厂旁的一个营房里,这里离施工的路段不远,我们从独库公路的终点开始施工,向北通过戈壁滩,穿过天山脚下,把路面的刷黑工程铺到了盐水沟,在盐水沟又住进了帐篷。当我们的路面施工再向天山深处延伸的时候,我已经是个具有4年修路经历的老兵。人们常说,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1982年12月,当我和连队三十几位复员战士,取下帽徽领章时,眼泪忍不住地流!当送战友的歌曲响起,军车载我们离开的时候,回望着战友和军营,回望着独库公路,回望着天山,我们难舍难分,依依惜别。
  四年的基建工程兵,条件艰苦,但却锻炼了我的思想和意志,在人生中留下了最难忘的一页!
  (作者系天门市竟陵人)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