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三代奋进七秩——我家和我的祖国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30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刘炳发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每忆峥嵘岁月,心中就有一首歌。

  听到这动人心弦的旋律,我心潮难平,思绪万千。在欢庆新中国七十华诞之际,欣看万里江山如画,不由得想起我家三代人追寻中国梦、奋进七十载的历程,真可谓几代同一个梦想,几十年同奔幸福前程,追梦的铿锵步履写成一章章圆梦的诗篇。

  (一)

  我家坐落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天门东乡,那里有一片神奇土地——卢市。

  解放前,这里河湖港汊遍野,芦苇野蒿蔽日,洪水肆虐,旱涝成灾,人们半饥半饱,挣扎在死亡线上。

  一九二四年,彭家垴扬起第一面党旗,湖区人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心田萌发了砸锁链、求解放的梦想。我的曾祖父刘存汉投身革命洪流,舍生忘死,无怨无悔。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他别妻离子,南下黄埔,北上古都,亲历大革命时期,穿越抗战烽烟,指挥过渡江作战,曾在石头城上挥舞战旗,后来在解放长沙的激战中,血染湘江水,英名镌刻在彭家垴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

  (二)

  曾祖父为国捐躯,留下遗孀和幼子新国。据说,在一九四九年那难忘的开国大典上,当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古都广场上冉冉升起,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汇成万千中华儿女的大合唱,当伟人的洪钟般声音震撼五湖四海之际,曾祖父南下途经故乡,最后一次探视家人,特地为朝思暮想的爱子取了这具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寄托了一个革命者对后辈的厚望。

  此后,刚满十八岁的祖父就来到了解放军这座大熔炉里,他牢记先辈的遗愿,信念不泯,千锤百炼,从普通一兵到连指导员,把火红青春献给了军营。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解甲归田,放弃留城的机会,为的是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在担任卢市区区长期间,为官清廉,工作踏实,曾策划组织了开发万亩柴山的大会战,把十年九不收的代湖“水袋子”改造成路渠成网、良田成片、旱涝保收的天东“小粮仓”,让父老乡亲摆脱了贫穷的羁绊,过上了温饱的日子。

  (三)

  我的父亲建国,是祖父最疼爱的独生子,从小就受到严格管教,因他天资聪颖,酷爱学习,祖父寄予厚望。在祖国加快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号角声中,父亲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石家庄铁道兵学院,后来成为一位卓有才华的工程师,参与设计了贯通大江南北,横跨雪域高原的一条条天路,曾立一等军功,荣幸地参加过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大典。铁道兵改制后,调入长春机车厂,参与了“复兴号”动车组的开发研制工作,为打造大国重器呕心沥血,宵衣旰食,是书写中国高铁建设华彩乐章的功臣,被国家授予“大国工匠”的荣誉称号。

  现在每当他带领我们乘坐在豪华的动车厢里,飞驰在锦绣山川,他总是动情地说:改革开放让文明古国青春焕发,我们骄傲!追寻强国梦,复兴大中华,我们更要加油!是啊,百折不挠的炎黄子孙,决不负美好韶华,撸起袖子拼命干,定教祖国更繁荣、更强盛。

  (四)

  我叫强国,生逢盛世,成长在祖国繁荣昌盛二十一世纪。二○○八年我从春光璀璨的水乡小镇走进花园锦簇的“农大校园”,农家后代读“农大”,立志把梦想的种子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十八载寒窗渡学海,十八载矢志攀书山,硕士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故乡。因为我知晓时代变了,条件好了,带领父老乡亲走致富路的心始终不能变,相对沿海地区,家乡有较大的差距,而改变这种现状,全靠科学,全凭知识……

  如今,我既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村官,又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圆梦农业合作社的领头雁。三年来,我和团队同心协力,打破传统的农业耕种模式,大力发展虾稻连作,致力于特种农产品的种植,提高了农业收益。同时,借助电商平台,销售家乡的名特优产品。把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打造成闻名荆楚的集农业观光、红色旅游、特种养殖于一体的新农村样板。

  金秋时节,当你走进东乡小镇,漫步汉北平原,只见一条条公路平坦如砥,一幢幢小楼流光溢彩,一方方稻田鱼跃虾跳,一座座大棚花果喷香,好一派丰收景象。难怪凡是到过这里的人无不啧啧称赞:美丽乡村胜都市,农民皆是画中人!

  国家强盛,家庭兴旺。去年我有幸成为一对龙凤胎的爸爸,为纪念这万水千山的追梦历程,我给他们分别取名为“改革”和“圆梦”,愿他们茁壮成长,将来成为国家之栋梁。

  忆往昔,万户萧条鬼唱歌;看今朝,碧水青山展笑颜。时序更替,斗转星移,四十年大改革,东风化雨靓乡村,七十载,三代人巧手描绘幸福景。在“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的进行曲中,扬鞭催骏马,壮心展宏图,我们正走向与“二○三五”的约定。努力吧!

  这正是:矢志追梦三代人,

  风驰电掣七十年。

  接力传承新时代,

  祝愿中华向繁荣。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