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梨园终不悔 情系戏苑谱华章

——记国家二级演员、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夏雨昭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2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本网见习记者 吴述明

  竟陵元春街,繁华闹市之中,经一条小巷进入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眼前仿佛打开了另一番天地,锣鼓声响,水袖轻扬,咿咿呀呀就唱出一城古韵。

  这一方梨园之地,承载着国家二级演员、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夏雨昭与花鼓戏的不解之缘。

  从18岁进入剧团,至今二十多年,夏雨昭始终坚守在花鼓戏的舞台上。曾在《梁山伯与祝英台》、《断臂姻缘》、《御河桥》、《秦雪梅》、《茶缘》等二十多台剧目中担任主角的他,举手投足皆带有花鼓戏 “小生”范。

  结缘花鼓攀高峰

  夏雨昭出生于1971年,打小就爱听花鼓戏。1985年,经学校推荐,他参加了荆州文化艺术学校的考试,从近20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被录取到了戏曲表演专业。毕业之后,夏雨昭加入到天门花鼓剧团,从此走上了花鼓戏表演之路。

  刚进剧团时,为尽快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艺,夏雨昭每天从早到晚,除了吊嗓子就是练功,遇到疑惑就请教老师,还反复观摩、学习别人的唱法。

  “那时没有排练室,条件简陋,可也不觉得苦,有戏唱就非常高兴。”夏雨昭说。

  1996年,夏雨昭参加湖北省第三届戏剧青年演员比赛,表演《秦雪梅》中的《商林归天》一折。

  为了演绎好“商林”这个角色,他勤奋练功,还专门到仙桃、潜江等地找戏曲名家学习。比赛中,“日落西山近黄昏,雪打梅花渐凋零……”唱词一出,夏雨昭细腻传神的动作,高旷委婉的唱腔,将这个角色的悲苦展现得淋漓尽致,最终打动评委,获得“戏剧新人奖”。

  “戏比天大”,这是夏雨昭一直信奉的人生准则,或许正是这份执着,使得他在花鼓戏表演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2008年,夏雨昭参加演出《楼台会》,荣获首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表演奖一等奖;2010年,参演《茶缘》,在湖北省荆州花鼓戏艺术节中荣获表演二等奖、第九届楚天文华奖全省戏剧汇演中荣获楚天文化表演三等奖。

  为戏付出不言悔

  除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艺,夏雨昭总是保持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对待每一场演出。

  2014年正月初六,剧团在仙桃杨林尾永合村演出《慈母泪》,当晚气温低达零下2℃,但观众看戏的热情不减,夏雨昭担任该剧一号角色秦宝,长达三个小时的演出下来,他全身衣服都湿透了,晚上高烧39℃。

  第二天日场演出,热情的村民想看悲剧戏《秦雪梅》,而且点名道姓要看夏雨昭和李明星的对子戏,得知此事后,正在打针的夏雨昭二话没说,拔掉针头,急忙化妆、穿戴,上场演出。

  整场演出,夏雨昭全身心投入,唱腔、身段表演发挥得淋漓尽致。演出结束后,观众全体起立,用热烈的掌声向他表达敬意。该村村书记、主任上台拉着夏雨昭的手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真不愧是江汉平原老百姓认可的好演员。”

  2005年以来,夏雨昭每年都要送戏下乡近200场。尽管占用休息时间已成为家常便饭,但他还是任劳任怨,作为一名戏剧文艺工作者,他常说,老百姓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演好戏,是我毕生的追求。

  推新出戏谱新篇

  一路走来,夏雨昭经历了花鼓戏起起落落的发展过程。和中国大多数传统地方曲种一样,当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而来时,曾红极一时的花鼓戏也陷入了低谷。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当不少演职人员下海走穴,开办歌厅、舞厅,一切向“钱”看的时候,怀着对花鼓戏的满腔热情,夏雨昭选择了坚守。

  2000年,夏雨昭成为剧团分管业务的副团长,他清楚地认识到,要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天门花鼓戏,必须全力以赴抓演出质量、抓剧目生产,为剧团培养人才。

  夏雨昭精心组织编排优秀剧目,对青年演员悉心指教,随时准备参加省级举办的各类大赛。就算在剧团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不放弃出精品,多次请省级专家来剧团指导。

  功夫不负苦心人。2008年至2014年,剧团组织排练的大型传统折子戏《楼台会》、《站花墙》等在湖北省首届和第二届地方戏曲艺术节比赛中,先后有8人荣获表演一、二、三等奖。2010年剧团创作编排的大型荆州花鼓戏《茶缘》更是在湖北省首届荆州花鼓戏艺术节暨第九届楚天文华奖比赛中荣获九项大奖,得到好评无数。

  梨园春晓染霞醉,跃马扬鞭;二十余载飞佳音,痴迷无悔。在戏曲艺术事业的道路上,虽处繁华守清贫,夏雨昭依然在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