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山:龙尾山下的“种树书记”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8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本网记者  董利

  烈日炎炎,佛子山镇天龙村苗木花卉基地却有一片阴凉:红叶石楠、香樟、桂树、紫薇……一行行身姿挺拔。不远处的龙尾山上,茂密的马尾松一望无边,满目苍翠。

  这层层绿浪涌现龙尾山,天龙村党支部书记刘华山功不可没。

  1985年,30岁的刘华山挑起了天龙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一干就是30年。

  这30年里,刘华山得到过不少表彰,可他最高兴的,还是听到乡亲们称他“种树书记”。

  天龙村位于龙尾山脚下,有荒山荒坡1000多亩。十几年前,山坡上只零星有些村民开垦的桔园。可因为常年干旱少水,桔园并没有给乡亲们带来多少收益。

  面对沉睡的荒山,面对还停留在温饱线上的村民,如何变废为宝,为乡亲们开创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是刘华山曾无数次思考的一个问题。

  2002年,国家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如一阵春风,吹来了天龙村人的希望,也吹开了刘华山的灵感。实施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工程,建设千亩生态林业示范基地——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里逐步成形。

  说来容易做来难。首先,村民们想不通。千亩荒山,土地贫瘠,茅草丛生,树栽下去能不能活?就算活了,能不能成材?其次,进山的唯一一条路,是500多米长的泥巴路,晴天一把刀,下雨一团糟,就算树真的长成,将来也运不出去,变不了钱。再次,山上现有的小桔园,可是那些人家起早摸黑、好不容易开垦出来的,要是把地收回,他们岂不白忙一场?

  反对的人不少,还有人找上门来,骂他“败家子”。

  刘华山不急不恼。他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给大伙算经济账,按政策对愿意补偿的村民给予补偿。同时决定,党员干部带头干!

  2003年,他带头承包荒山荒坡200亩,发动党员干部承包250亩,种植杨树和湿地松。为了解决道路不通的问题,他又自掏腰包,出资1万多元,将昔日的泥巴路改造成了石渣路。

  从怀疑到观望,到跟着一起干,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承包荒山、植树造林的队伍。

  村民鄢花字,以前开发荒坡种柑橘,由于技术、气候等原因,十几亩桔园年收入不到两千元,后来跟着刘华山改种杨树,不仅能获得退耕还林补助,杨树成材后还能收入几万元。

  种树为大伙建起了长期增收的“绿色银行”,可村民近期收益如何解决?为这,刘华山没少向林业专家请教。按照专家们的指导,他在树行间套种花生、西瓜、油菜、小麦等经济作物,既改良了土壤,又增加了收入。

  几年下来,刘华山带领全村人,采取个人、集体开发等多种形式开发荒山荒坡,平整土地,逐渐把1500多亩荒山变成了聚宝盆。

  2012年下半年,村里又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以种养殖和观光休闲农业为主的重庆一棵树集团,成立了天佛园林景观有限公司,发展花卉苗木基地1000多亩。现在,仅靠开发荒山、植树造林这一项,村集体每年就获得纯收入10多万元。

  集体口袋殷实了,村里的事也就好办了。近几年来,村里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10公里通村通组公路;投资近20万元建起了近300平方米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投资10万元新建了黑光岭泵站;整修、疏浚石龙渠道天龙段,开挖当家堰12口……

  山山岭岭绿起来了,房前屋后的空闲地也种满了树木。站在龙尾山上向下看,天龙村被环抱在芳草绿树之间,好一派和谐靓丽的田园风光!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