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田畴找路子 示范带动壮产业

——拖市鸿远合作社助力脱贫攻坚走笔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7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慧遐

从单一的马铃薯,到试种娃娃菜;从卖原产品,到新建车间发展深加工;从有好产品无好名头,到申请注册商标;从吸纳几个贫困户,到优先吸纳贫困户98户,其中常年务工贫困户10余人……

作为全国、全市示范合作社,拖市镇鸿远马铃薯合作社在助力脱贫攻坚的征途上,“找准路子、带头示范、发展产业、一切优先贫困户”,成为拖市及周边乡镇脱贫攻坚路上有力的帮手。

做强做大助脱贫

11月2日,在鸿远马铃薯合作社,不见深秋的萧瑟,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清强薯业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施工人员正在做配套建设,为即将安装薯片生产线打基础。

“预计12月可开工,又可以安排几个贫困对象务工。”合作社理事长梁红清刚从马铃薯种植基地赶过来,时值深秋,他却一脸汗水,合作社已接到薯片订单30多吨,建设进度怎么样,他惦记着。

为什么想到上薯片生产线?

“合作社有丰富的种植经验,拖市马铃薯在市场上有名气,卖原料虽有钱赚,但附加值不高,只有就地深加工,打出品牌,发展壮大产业,才能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脱贫。”梁红清坦言。

在拖市镇委、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规划、征地等顺利完成,“清强薯业”营业执照、“昕鸿远”注册商标也落地……

昔日,靠马铃薯打出名气,鸿远合作社成为上好佳、好丽友等知名企业的原料供货商,如今,“合作社+基地+生产车间+贫困户+订单”的嬗变,将更好地带动贫困户增收。

特色种植拓宽增收路

深秋时节,合作社地处金滩村的娃娃菜种植基地,一垄垄即将收获的娃娃菜绿得耀眼。

娃娃菜的种植,缘于一次“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去年年初,一名长期与鸿远合作社有业务往来的河北客商,无意中说起娃娃菜供不应求。梁红清动心了,虚心向客商请教种植、管理技术。听说合作社有种植的打算,客商十分兴奋:“凭着你们的踏实肯干,肯定可以成功,你们种多少、我收多少。”

见客商诚意十足,梁红清吃下了定心丸,去年9月15日左右,合作社种植娃娃菜1000多亩,当年初冬喜获丰收。“娃娃菜论棵卖,比普通菜价值高。同时,栽植、收获都要大量用工,贫困户可以就近务工增收”。梁红清说。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拖市镇发展娃娃菜种植约5000亩,按一年三熟制种植模式,亩平纯收入2200元左右,效益可观,贫困户在基地务工或流转土地增加了收入。

真情关爱贫困户

在合作社的劳动大军之中,63岁的村民张木海干得格外带劲。

张木海的妻子不幸去世,撇下他和两个孩子,家里还有几万元的债务。几年前,梁红清牵头组建的鸿远马铃薯合作社的运营刚步入正轨,了解到张木海的困境后,梁红清主动吸纳张木海到合作社务工,中午还提供免费工作餐。

不仅如此,梁红清还免费帮张木海进行机械化耕种、传授种植技术,单是免费耕种,就帮助张木海年均节省开支近3000元。“去年一年算下来,我的收入达到3万多元。”张木海说。

看到张木海家的房子破旧不堪,梁红清又多方奔走,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帮助他家建起60多平方米的瓦房,亮堂堂的房子温暖了张木海的心。去年底,梁红清帮助老张生活不能自理的大儿子办理了五保户、住进了福利院。张木海在2017年脱贫出列。

“今年梁红清又吸纳了张雪云、陈运祥、张先义等30多户贫困户,或流转他们的土地、或吸纳他们务工就业、或免费帮他们耕种,合作社生产基地高峰期用工200多人,长期务工的贫困户就有30多人。”何场村副主任宋军说。

6组48岁的贫困户宋宏涛,合作社长期免费帮他机播、机种、机耕、机收,传授蔬菜种植技术等。宋宏涛只会驾驶拖拉机,到合作社务工后,机耕机整机收等操作技术他都学会了,他在合作社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2016年,宋宏涛脱贫出列。

合作社带头干在前面,一些村民坐不住了。前年夏季,何场村3组种植户张全红找到梁红清,要求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

为什么跟着合作社干?张全红说:“把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600元的租金收入稳稳的,打工一天还有100多元的收入,比自己单干心里要踏实。”

“一袋甘蓝种子,农户去市场上买要几十元,而合作社批量购买,至少可少花5元。”梁红清拿出一袋甘蓝种子介绍,统一购买种子农资,统一机耕整田,统一田间管理,将种田成本降到最低。

“合作社有种植经验、有市场渠道、有规模抗风险,找合作社就是找市场!”拖市镇负责人表示,合作社在脱贫攻坚路上发挥着“龙头”作用,在推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中是一支重要力量。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