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田畴粮仓起 沃野欢声丰岁里——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9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天门网全媒体记者邓慧遐
  九月,陆羽故里,秋意渐浓,稻谷金黄,丰收在望。
  在皂市镇泉堰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秋风阵阵,稻浪翻滚,收割机来回穿梭。
  “多亏了有高标准农田建设,田整好了,路修平了,渠道畅通了,环境越来越好,旱涝不愁,感谢党和政府!”泉堰村村干部胡金凤高兴地说。
  这是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一个侧面。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一直是农民的期盼,如今,在一个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已然梦想成真。
  高起点谋划推进
  喜看稻菽千重浪,陆羽故里说丰年。
  华丰合作社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连片耕地“路成网、田成块、地平整、渠畅通、旱能灌、涝能排”,处处洋溢着现代农业的气息;整齐划一的机耕道规范分布在每块被平整成方形的田地里,新修的水泥水渠能为每块田地给排水……
  华丰合作社的嬗变,正是我市高起点谋划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庄光明多次听取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题汇报,要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不折不扣完成省委省政府赋予的任务。相关市领导亲力亲为、坐镇指挥,根据项目安排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
  市农业农村局建立每周工作例会制、每旬项目督办制、每月项目进展通报制、部门分工协作制。明确了部门责任分工,形成了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2019年以前,市高标办、发改委、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农开办、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等单位各负其责,认真履职,一环扣一环,步步跟进。
  为加强顶层设计,我市首先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以“高标准农田+新型经营主体+主导产业”项目组合一体化为方向,实现产业与项目结合,抓好项目建库。全市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划建库项目80个,重点发展稻虾共作、富硒粮食、蔬菜产业、生态休闲产业等现代农业产业,全面推进“两区划定”,建设13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按照“全国一流、全省领先、全市样板”的总目标,高质量地完成了“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高质量制定了分年度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明确投资额度、明确法人单位、明确招投标时限、明确完成任务时间。具体项目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通过多次与乡镇、村、市场主体负责人座谈,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字的建设要求,确保建设一片成一片。
  高效益统筹项目资金
  金秋时节,走进岳口镇南湖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高标准农田。
  “这里由丰水湾合作社出资1500万元进行建设,竣工验收后奖补1200万元,‘南湖’旧貌换新颜。”南湖新村负责人介绍。
  统筹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中央、省、市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我市夯实农业基础、补齐农业短板、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我市注重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将国家和省直相关部门下达的项目资金和市级配套资金捆绑使用;注重统筹整合社会资金,积极鼓励和吸纳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调动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项目竣工验收后,按财政决算评审金额的80%进行奖补。 
  我市还注重统筹整合资金管理。市财政建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池”,将统筹整合的资金进行专账专户管理,统筹安排使用,实行“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同时,发挥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对各项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及时检查,做到了资金收支有依据,项目管理有章法,资金使用高效率。
  高水平推进重点项目
  创新以奖代补模式。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对小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实施以奖代补建设模式。村民对小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自选、自建、自管、自用,村委会是项目的责任主体,村理事会是建设主体。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投资财务等向村民公开,项目明细支出在村内公示。
  引入农民自建模式。根据省政府办公厅有关文件精神,参照《关于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建工作试点的通知》,结合项目资金整合试点,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佛子山镇2018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佛山村的部分工程由陆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自建,“合作社自建”规模为2000亩,总投资575万元,其中市政府投资500万元,合作社配套建设75万元。
  推行社会投资模式。麻洋、多祥生态型“垄上公园”项目,吸纳天海龙生态农业科技公司投资2.78亿元,建成万亩育秧工厂、万亩小麦高产示范园、3000亩稻虾共作基地。黄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吸引三军菊花种植合作社投资900万元,开展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
  2016年至2019年,我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6.67万亩,通过“田土水路林电技改”八个方面的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旱涝保收,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农民节本增收,项目区比建成前每亩综合节本增效150元以上。
  高标准打造现代农业
  在横林镇一马平川的滨湖沃土上,一方方已建好并投入使用的虾稻田格外引人注目;在皂市项目区,已完成机耕桥4座,节制闸15座,抽水泵站11座,各型涵管341座,新建暗渠375米,田间道8359米,错车道16处……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我市注重把项目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项目摆布向有特色、有基础、出亮点的地方倾斜,2018年支持虾稻共作基础较好的横林镇建设1.4万亩高标准农田,只是其中之一。
  注重与现代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农民增收。我市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土地流转、特色产业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1+N”模式,结合所在地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积极推进规模产业、特色产业和种植基地等现代农业,突出特色工程、亮点工程,先后打造了张港花椰菜、蒋场菊花种植基地、虾稻共作基地等现代农业示范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推手,促进了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注重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改善环境。围绕农村生态环保建设,加强村庄整治,致力完善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的改观,先后建成了七屋岭、泉堰等新农村示范点。为加强生态整治,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采用科技手段,对沟、渠、塘堰等一改传统混凝土护砌工艺为预制混凝土干垒鱼巢生态砌块、互锁式生态预制块、中空植草砖等生态护坡工艺;对田间道路,多采用泥结石路面,为生物迁徙、栖息和生态链的保持创造良好环境。
  高质量建设工程项目
  “过去地块分散、高低不平、水利失修”,9月26日,皂市镇泉堰村村干部胡金凤感叹,“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小田变大田。如今田地平整、水利设施配套齐全,排涝抗旱不用慌,日子越来越好过啦!”
  惠民实事必须确保质量。我市在项目管理上严格推行项目法人制、公示公告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招投标制。在项目监管上实行监理月报制、施工单位季报制;推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强化施工单位责任意识;在材料管理上,实行准入制度;在质量监督上,建立联合监管体系,除要求监理机构认真履行职责、业主管理人员加强监督检查外,广泛吸纳当地群众、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等参与实施管理的全过程,构建镇、村、组干部群众全程监管体系。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天门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笔直的机耕道,一块块整齐的大田,一片片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支撑起了陆羽故里大粮仓,托起了百姓的致富希望。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这一获得感正凝聚起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