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浸润人心——天门市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1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天门网全媒体记者  邓慧遐  吴 军  付磊磊  鄢 紫    通讯员  喻光辉

六月的天门,花开如海,风景如画。

走在城乡街头,到处流动着最美“志愿红”,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遵守文明、践行文明、倡导文明新风逐渐成为百万天门人的精神追求,“文明”逐渐成为大美天门一抹亮丽的底色。

去年10月,我市入选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我市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建设,以“讲、评、化、帮、乐”五种形式,统筹推进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五项重要内容。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服务队犹如红色“坐标”,与改善民生的进程同频共振,与创建文明城市齐头并进,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目标合拍相应,推动党的声音入脑入心,移风易俗渐成共识,崇德向善蔚然成风,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新城社区“一键通”社区管理服务平台

新城社区:

“一键通” 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

“您好,这里是‘一键通’服务平台,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6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竟陵街道新城社区居委会,“一键通”工作人员正在接听居民的求助电话。

“‘一键通’就像一个遥控器,如果老人在家中发生意外,只要按下红键,就可以得到紧急救助,按下绿键,就可以获取家政服务、理发、家电维修等生活服务。”新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彭浩容告诉记者。

新城社区是天门最大社区,占地1.8平方公里,共8656户3.1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100余人。

为了能及时解决居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居民提供便利,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新城社区运用“党建+”模式,依托互联网及“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平台,开通全民呼叫服务,创建“一键通”社区管理服务体系。

“社区居民可以使用幸福呼叫手环、一键通座机,也可以用手机拨打4008871616服务电话,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为居民提供帮助。”彭浩容介绍,目前,社区所有网格员、业主委员会成员、“两长六委员”、物业公司员工、党员志愿者等共计800余人加入“一键通”服务体系,24小时为居民提供紧急服务和便民服务。

42岁的李险锋是一名残疾人,常年独居在家,疫情期间生活十分不便。“只要我有什么需要,电话一摁,社区干部们就很快送上门,他们真是比亲人还亲。”疫情一结束,李险锋把一面写着“温暖送爱心,人间真情在”的锦旗送到居委会工作人员手中。

擦玻璃窗22次,打扫卫生606次,上门测血压81次,水电维修149次……全民呼叫智慧服务平台的最新数据显示,“一键通”服务开通以来,共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13800余人次。

除了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新城社区还通过“一键通”,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听取居民的各类诉求,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

截至目前,社区通过“一键通”,共收到来自居民的议事项128项,为居民代理表达诉求、协助职能部门处理投诉件326件次,其中责成物业落实186件,配合相关部门执法36次,拆除违章建筑13处,排除路障132处,整改消防安全隐患321处,化解社会各类矛盾156起。

鸿渐社区志愿者在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志愿服务

鸿渐社区:

“爱心食堂”为特殊老人解难

6月21日,记者来到鸿渐社区“为老爱心食堂”,只见操作间整洁明亮,消毒柜、蒸饭机、燃气灶、电冰箱、刷卡机、食品抽样检测设备等一应俱全,有关人员正在做清扫工作,为即将恢复服务作准备。

去年年底,爱心食堂试行了一段时间,不仅受到“三无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欢迎,也受到没有时间回家照顾老人的子女们的欢迎。

“针对我们社区老年人较多的实际,我们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结合老人现实需求,组织志愿者、专业服务人员采取上门帮扶等方式,重点聚焦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残疾老人以及特困老人,通过精准化、常态化的服务,帮助解决老人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社会的温情。”鸿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田少斌说,“为老爱心食堂”就是为了便利老人们的基本生活而开办的。

“为老爱心食堂”还联合援通养老公司,用“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理念开展服务。食堂内配套齐全的炊具、消毒设施等,确保老人安全健康。食堂旁边,设有健身室、休息室等。

“社会养老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传承,要让每个人都重视养老。”田少斌说,社区老人多,有的是自己不愿意开火,有的是“三无老人”,还有的子女在外边不能回来,社区根据不同的情况,分类有序开展服务。

针对不同的人群,爱心食堂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对“三无老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行动不便的特困老人等特殊群体,实行免费送餐和家政服务;对于有送餐需求的老人,实行成本价服务;对于有行动能力的,自愿在爱心食堂就餐的老人,只收取微薄基础费用,给老人以帮助和慰藉。

在爱心食堂前面的智慧养老服务中心,除了提供呼叫服务、家政服务、照料服务、中介服务、餐饮服务等外,还将开设日常用品自选服务,便利不会上网的老人们就近以低廉的价格购物。

江台村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江台村:家风兴盛润万家

六月,记者走进全国文明村——小板镇江台村,被这里朝气蓬勃的气氛,迷人的风景,整洁的村庄,纯朴的民风,以及勤劳善良的村民们感动着。

江台村共11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650户,2800多人。近年来,该村以争创全国文明村为总目标,以弘扬孝贤文化为引领,通过评选“文明家庭、三星家庭、好儿媳好公婆,弘扬“孝、俭、勤”等传统美德,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187家,“好儿媳好公婆”8家。201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走在江台村宽阔整洁的道路上,路边是整整齐齐的绿化苗木,村文化活动中心广场绿化也已全面升级。村里的“好儿媳”黄丽华为人本分、贤惠,对老人尊敬。几年前,公公摔倒在地,送进医院住院,行动一直不方便。为了让公公早日恢复健康,黄丽华在悉心照料之余,总抽出时间扶着公公慢慢散步,与丈夫一起无微不至照顾公公,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让老人感受幸福。

“你看,这是市里为我们家挂的‘十星级文明牌’。”在江台村3组,村民江汉明指着家门口的牌子骄傲地对记者说。江汉明现年70岁,平时他乐于助人,对人友善,不管村里哪家有事,他总是第一个奔赴现场,为邻里之间主持公道,是大家的“主心骨”。他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本分做人,乐于奉献。”同时,江汉明秉承家风家规,严格教育子女。在他的带动下,邻居们也乐于助人,无论谁遇到困难,全村人都倾力相助。

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家规、树家训、正家风,江台村将文明家风教育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通过收集家谱、建设村史展览馆等一系列举措,使“讲家训、重家风”深入各家各户。在江台村,听不到麻将声,听不到打架吵架声,传入耳朵的只有村民们互帮互助、孝敬老人、诚实守信、勤劳致富和夫妻恩爱的温暖故事,诠释着这个美丽村庄的动人内涵。

皂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皂市镇: 筑牢文化宣传主阵地

近日,在皂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来自九真与皂市的管乐艺术队伍开展了一次管乐合奏,这是该实践所建立以来举办的首次管乐演技交流会。

皂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于今年5月建立,旨在全面深化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强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所既是理论宣讲、主题教育、文明文化宣传的新阵地,又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途径。

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实践所整合了全镇民间文化团体、教师队伍、志愿者队伍等,定期组织开展公益课堂、孤寡老人志愿服务、“洁美皂市”行动、爱国主题宣传教育等文化活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成文明文化宣传的主阵地。同时,在全市聘请政策专家、优秀党员、农民代表等成立宣讲团队,深入群众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全体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文明守法、崇德向善,搞好家庭文明建设,营造文明乡风。

在距皂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约8公里的泉堰村,一条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成为该村一道靓丽风景。据站长胡金凤介绍,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整合村文化活动室、会议室、小游园等现有村级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形成固定的实践场所,配套完善活动设施,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融合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志愿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

泉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自成立以来,目前在册志愿者共125名,该实践站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组成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组、文化志愿服务组、巾帼志愿服务组等,定期组织志愿者先锋队每月开展一次“洁美皂市”活动、每户人平植一株树等“六个一”常态化活动,不定期组织巾帼志愿服务队、帮困志愿服务队为贫困户、低保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广泛开展“好媳妇、 好婆婆”评选活动, 先后推出“文明家庭、 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七屋岭村村容整洁绿树成荫

七屋岭村:产业引领生活美

走进黄潭镇七屋岭村,村容整洁、花团锦簇、绿树成荫、产业发展、民风淳朴、农旅融合……

近年来,七屋岭村按照“产业引领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发展思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乡村休闲文化旅游为平台,突出农业结构调整、人居环境整治、民生工程建设,着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作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该村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整合现有的文化资源,建有百姓大舞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妇女儿童之家、健身活动场所、农家书屋、阅览室等,村文明实践站占地1300平方米,可以容纳200多人活动。

该村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漫步村庄,刚刚种植的樱花、桂花等苗木生机盎然。

为美化乡村环境,打造农旅融合综合体,该村投资100多万元购置各类苗木,栽种在田头路边,建设一条约40公里景观带,待苗木成型之后,一方面美化乡村,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

七屋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杨国雄介绍,3至5年之后,预计可以给村里带来300至500万元经济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实老百姓钱袋子,也将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据介绍,受疫情影响,该村原计划于3月初举行的油菜花节取消,原本预计的创收计划泡汤。对此,村委会一班人不等不靠,积极应对,调整产业结构,投资400多万元引进杭白菊项目,委托蒋场镇一家公司育苗20万株,加上本村育苗20万株,待油菜收获之后,由村干部带头有序种植,试点种植400亩杭白菊。

“这400亩杭白菊种植成功后,后期将带动村民共同种植,实现互利双赢。”七屋岭村村委会副主任何勇涛告诉记者,杭白菊按照目前市场价,预计一亩可以达到7000元左右收入,年成好的话,甚至可以达到上万元,如果发展得好,将为村民提供一条致富路。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