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蝶变绽新颜

———我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走笔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4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天门网全媒体记者付磊磊 

  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一村一业。近年来,我市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城乡垃圾统筹治理为抓手,鼓励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颜值与群众幸福指数日渐提升。连日来,记者走访皂市、渔薪、黄潭等地,实地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天门实践”。 

  一村一景打造特色小村 

  初夏时节,草木葱茏,皂市镇泉堰村掩映在青丘绿野间,显得分外宁静。村落旁,刚刚建起的小游园很是抢眼。“现在我们的生活,不输城里。”站在村头,村党支部书记胡金凤一脸惬意。 

  泉堰村于2009年完成统规自建,将村级小组和自然湾合并,建成了牌楼湾小区和黄湾小区。从原来的分散居住改为集中居住,全村21个自然湾减少到5个。 

  去年5月,在皂市镇政府的主导下,该村投资309万元,在村落旁建起了村级小游园,并配套建设文体设施,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胡金凤介绍,建设小游园,是皂市镇推进“特色小村”建设的项目之一。 

  去年以来,皂市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建筑风格、统一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五统一”原则,要求各村结合自身人文和地域特点,自选特色、自定主题,开展“特色小村”创建活动,全面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同样是建设特色小村,上付村又有不同。走进上付村8组,没有像泉堰村那样优雅别致的小游园,只见灰白相间的民房粉饰一新,颇有徽派建筑风格。 

  村党支部书记杨定祥说,上付村美丽乡村建设不会大拆大建,但会整村推进,对村级绿化和房屋立面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去年5月,该村制定了乡村整体发展规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对村级园林绿化、房屋立面、道路交通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目前一期规划面积200亩,完成改造500户民居。 

  如今,新修的通组路延伸到每一户居民家门口。该村贫困户尹秀英说,村里进行房屋改造,没有让她花一分钱,房屋立面改造后,村里居住环境好了不少。 

  在皂市,“特色小村”创建活动几乎辐射到了每一个村组。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颐养上付、果岭陡山、山水团山、红色文墩、浪漫叶子等一批特色小村,成为该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引领者和新亮点。 

  皂市镇特色小村建设只是我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代表。去年以来,我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特色镇村建设,鼓励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涌现出了一批美丽乡村代表,如岳口镇成功获批住建部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皂市镇上榜“2017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汪场镇被授予“省级森林城镇”称号,麻洋镇入选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镇等,成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样板。

  主体带动助力产业兴村 

  走进黄潭镇七屋岭村,一马平川的沃野平原上,田成块,路交织,蔬菜大棚整齐划一,特色民居美轮美奂。村党支部书记杨国雄说:“每年到我们村游玩的游客超过10万人。” 

  七屋岭村位于镇区西北地带,始建于明朝初期,古称“七屋台”。杨国雄介绍,“七屋台”原是当地一个小场口,附近10多个村组村民都来此赶集,改造前,集市缺乏管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环境破烂不堪。后来,随着交通的便利,村民大多进城赶集,市场也日渐没落。 

  2016年,一场大水淹了七屋岭,却也为该村发展带来机遇。借助灾后重建政策倾斜,七屋岭村先后扩建三军菊花基地、引进知青农庄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户,成为了第一批带领该村改造的主力,不仅提升了七屋岭村名气,而且通过发展旅游业,带来了人气的聚集。 

  去年10月,三军菊花基地举办菊花节,接待游客过10万人;今年五一小长假,知青农庄新推出的旅游产品“月季迷宫”成为爆款,每天游客量过千人次。 

  七屋岭村是黄潭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旅游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黄潭镇充分发挥自身近郊区位优势,全面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荷沙公路沿线乡村旅游“十里画廊”,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借助资源优势,该镇大力发展以采摘观光经济为主打的旅游业,带动农民既“卖风景”,又“卖特产”,让老百姓切实尝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 

  曾经的棉花大镇,如今的乡旅名镇。众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入驻,给黄潭带来了人气,带活了该镇旅游业。来自镇农办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以来,该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20多家,流转土地面积过万亩,在荷沙公路沿线,遍布梦丽马、三军菊花、树莓基地、草莓采摘、葡萄种植等特色种植产业,成为地方产业支柱。 

  如今,围绕城乡一体化,做活美丽乡村建设文章,黄潭镇成为了天门城区的花圃子、果园子和菜篮子,形成了精品果园、放心菜园、美丽花园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十户联创”建设美丽乡村 

  走进渔薪镇泉湖村,干净整洁的环境令人眼前一亮,房前屋后、通村公路两旁、沟渠树林中,看不到一片纸屑,就连门前柴禾也摆放得整齐有序。“现在的农村,垃圾再也不能随意丢弃了。”村党支部书记李云华说。 

  泉湖村是渔薪镇较偏远的村,一直以来,垃圾都是随便丢弃,或是倒在门前沟渠,或是集中堆放后一把火烧掉。2015年以来,随着城乡垃圾统筹治理的不断深入,该村垃圾保洁清运体系不断完善,乡村卫生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李云华介绍,城乡垃圾统筹治理只是完善了村级垃圾清运模式,而真正改善群众习惯的是“十户联创”活动。“十户联创”即以10户为一个创建单位,以示范户为代表,让村民自觉参与房前屋后、公共区域等村级环境的维护。 

  以泉湖村为例,该村共有9个小组520户2100余人,共有54个联创单位,每个联创单位之间都会开展评比,让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成立的评审组评定打分,这样不仅可以让群众看到自己需要改进之处,也增强了群众的环保意识、荣辱意识,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去年以来,市统筹办在全市32万农户中广泛开展清洁农户“十户联创”试点示范活动,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群众环境意识和整体素质,将城乡垃圾统筹治理推向深入。 

  目前,我市已有32座乡镇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配备农村保洁员3477人,保洁覆盖率为100%。行走在乡间各地,房前屋后扫干净、外墙立面保整洁、垃圾入桶无散落,没有了乱泼乱倒,没有了垃圾遍地,脏乱差的景象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洁净的宜居环境。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