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河镇:虾稻共作拔穷根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8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天门网全媒体记者肖金舫  邓慧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在石家河镇洪山村,偌大的虾稻田里,民旺现代农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卫斌撑着小船,正在教贫困户李洪友划船给龙虾投食。 

  “医疗、教育、低保、危房改造等好政策,我家都享受到了,现在又有虾稻产业助增收!”65岁的李洪友说。 

  在石家河镇,像李洪友一样,直接受益于虾稻共作产业的贫困户,目前已有97户。 

  三种模式助脱贫 

  走进石家河镇龙嘴村原张巷村境内,田成方,渠相连,虾在水下游,稻在水上长,一派虾稻共生的和谐图景。 

  蓬勃发展的背后,是石家河着力推进虾稻共作促脱贫的不断探索———迄今,该镇已摸索出三种模式: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经其同意流转土地;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鼓励入社务工增收;对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带田入社参与。 

  “我家5.6亩地流转到合作社,每年净得租金3360元,合作社优先让我干活,一年下来工资1万多元……”李洪友“一块土地两份收入”。 

  李洪友祖籍河南,在洪山村成家落户,孩子在读高中,岳母和妻子都有智力障碍。虽有低保兜底,但如何让其家庭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高质量脱贫?镇村干部操碎了心。 

  2018年,洪山村招商引进民旺现代农业合作社发展虾稻产业。合作社以每亩每年600元的价格流转该村土地1200亩,其中贫困户7户38亩。 

  “流转土地旱涝保收,合作社聘请我在虾稻基地务工,4口人的低保金每月900多元,孩子在天门中学慈善阳光班享受助学资助,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李洪友说,虽然通过政府兜底在2015年已经脱贫,但是家里一直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得益于镇村引导发展虾稻产业,他才有了稳定的增收途径。 

  不仅如此,洪山村党支部书记王会义介绍,民旺合作社流转的1200亩田地中,还包含100亩属于村集体的荒地,每年村里可增加集体收入6万元。 

  在产业发展中,石家河镇把贫困户能否参与产业发展、能否受益、能否在产业链上脱贫作为重要考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做给贫困群众看、带着贫困群众干、帮助贫困群众赚”,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做利益链接模式,助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完善“土地流转+劳务用工”链接机制。落实我市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对集中流转达到一定规模的予以奖补,助推了农村土地,尤其是贫困户的土地流转;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共同体,优先吸纳贫困户务工,让贫困户出租土地得租金、入社务工得薪金,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入”。 

  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引领+自主发展”链接机制。培育建立华大等规模化产业基地,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户结对帮扶,按“统一供应种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市场营销”的“五统一”模式,与贫困户建立稳定产销关系,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脱贫。 

  党建引领兴产业 

  与洪山村不同,原张巷村(现龙嘴村)则是通过村干部带头示范来推进虾稻产业。 

  7组67岁的贫困户朱华二在村里的支持指导下,去年1月,带着自家10亩地加入村干部牵头成立的宇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宇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由石家河镇原重点贫困村张巷村党支部书记(现龙嘴村党支部副书记)张艳清牵头组建。 

  “年纪大了,自己搞不起也没有能力单独搞产业。”朱华二说,带地入社后,享受“五统一”的服务,自己只需管理,别的都不用操心。 

  去年初,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发展缓慢问题,原张巷村党支部在镇里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指导下,把发展虾稻共作产业作为突破口,探索“支部+基地+贫困户”模式,支持和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带领贫困户增收。 

  “要不是张书记带头发展虾稻,我们哪敢尝试!以前只种水稻,每亩最多赚1000元,如今每亩可赚4000元。”谈到虾稻共作带来的变化,朱华二喜上眉梢。

  “带田加入合作社后,虾池由合作社统一开挖,种苗由合作社统一提供,饲料由合作社统一购买,技术由合作社统一指导,基本不需要我们操心。”57岁的贫困户李太平说,2018年他通过虾稻共作增收2万余元,已顺利脱贫。 

  去年以来,张艳清带头流转土地380亩开挖虾池,其中优先流转11户贫困户土地62亩,长期聘请张建新、聂如香、杨星二等贫困户务工,3户贫困户带田入社,所带动的16户贫困户户平增收近5000元,原张巷村也在2018年脱贫出列。 

  在石家河镇,像张艳清这样带头示范发展虾稻产业的党员干部还有原重点贫困村易嘴村党支部书记袁正平、龙岭村党支部书记倪福康等。 

  如今,在该镇,“支部推动、党员示范、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参与”的虾稻产业态势喜人,抓党建、促发展、助脱贫的氛围浓厚。 

  护航发展促壮大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只要打一个电话,镇里立马有人来协调、解决。”华大农业科技(天门)公司石家河虾稻基地负责人续栋梁说。 

  2018年8月,上市公司华大基因落户石家河,拟投资建设1.5万亩虾稻共作基地和虾稻主题公园。 

  该镇立即成立服务专班,党委书记、镇长率先服务。 

  项目启动伊始,石河村部分村民有顾虑,不愿流转土地。 

  镇专班及村干部连续两月放弃休息日,不分白天黑夜上门做工作——白天,多数时候找不着人,镇村干部就在晚上一个组一个组地分别开会统一思想,最后全村流转土地1600亩。 

  对一时思想上有顾虑的村民,镇村干部人性化操作,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洪山村8组村民王小华,流转在外村的抛荒地近30亩,起初不想流转,村干部每天上门做工作,宣讲政策,同时与在外村民联系,帮他们算经济账,终于说服他们愿意流转。王小华自家的3.2亩责任田在华大虾稻项目区内,村干部协调做工作,帮助王小华把田块调整到临路临水处,其他田都流转出去挖成虾池。王小华和在外村民都很满意。 

  除了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镇村还组织村民代表到外地参观考察,使他们吃下定心丸,自愿签下土地流转协议。 

  虾池开挖后,镇专班又积极协调农业部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协调电力部门架设生产用电线路,协调水利部门提供生产用水,协调水产部门予以技术指导……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面积5000亩的一期工程已完工,直接带动了北港湖村等三个村的66户贫困户,可为重点贫困村原石河村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约9万元。 

  为防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该镇未雨绸缪,在小龙虾上市的季节结合扫黑除恶斗争开展宣传,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为养殖户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只有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了,产业扶贫才有带动力、持续性。”石家河镇党委书记谢国清介绍,2018年以来,该镇紧抓市委、市政府扶持发展虾稻产业的机遇,不断强引导、优服务、促壮大,目前全镇发展虾稻共作面积19800亩,到今年底,全镇虾稻共作面积有望发展至30000亩,届时将带动更多贫困户。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