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攀高峰不言败

—— 记天门中竟科技产业园董事长潘文峰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08日
来源:天门网
打印:
字体:

●天门网全媒体记者 付磊磊

初见潘文峰,这个80后举手投足间是一份淡定与从容,但在他平静的外表下,却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

30岁以前连续创办3家企业、年仅23岁负债过百万元……在搏击商海中,潘文峰也曾经历过多次大起大落,但他没有被困难击倒,反而越挫越勇。

创业艰难百战多

1999年,年仅19岁的潘文峰走出家乡石家河镇卢岭村,开始了在武汉的求学路。也就是在这一年,他与同班的两名同学一起,收购了学校周边一家濒临倒闭的袜厂,开始了第一次创业,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3年,毕业不到一年,潘文峰投资100多万元,单独创办了一家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写字楼载体广告业务,但公司运营刚刚走上正轨,却遭遇“非典”,不仅所有广告被裁撤,而且公司所有业务一度停滞,亏损400多万元,负债200多万元,此时潘文峰才23岁。

“当时真的感觉天塌了。”潘文峰回忆,他在武汉沿着江汉路走了4个多小时到长江桥头,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但他在心里鼓起勇气,决定从头再来。

此后,潘文峰将创业梦想深埋在心底,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同时身兼多家公司的法律顾问,一边上班一边还债。

2007年,潘文峰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成立了奥特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喷码、喷绘设备的研发和销售,并与高校合作逐步创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创新推出了全球首款手持式喷码机,全国各地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面对公司取得的成绩,潘文峰没有像创业初期那样贸然扩大投资,而是稳中求进,不仅还清了债务,而且积累了一定积蓄。在他看来,多次创业带给自己的不仅有人脉,还有经验和阅历,这也为之后的再次创业打下了基础。

家乡编外招商员

2014年,潘文峰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武汉的资产和股份变卖,回家乡天门创业。他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将喷绘、喷码、激光、电子等产业整合起来,打造一个光电子产业平台。”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走访考察,潘文峰发现,家乡的企业存在创新不足,以传统产业为主,还有很大的调整与提升空间。在这样的考量下,中竟科技产业园应运而生。产业园坐落于天门高新园天仙公路旁,整合天门的优势与资源,结合政府对外招商的优惠政策,依托华中地区的先进人才资源及光谷的产业资源,对接沿海的高新产业资源, 着力打造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孵化基地。

伴随着园区落户的,还有珞珈德毅科技、晶石器能源、鲁义激光、鹰飞拓检测、芯创半导体等13家企业。潘文峰说,为了这些企业的进驻,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其中芯创公司落户,市政府就拿出一整栋精装楼让企业整厂搬迁,同时配套20多套单元免费提供给企业高管安家。

眼下,中竟科技产业园已建成30000平方米的孵化器2座,累计引进企业43家,其中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的企业有4家,新三板企业有2家,高新技术企业有4家;获得国家级技术发明专利10余项,实用新型技术100余项。潘文峰也因此获得了“家乡编外招商员”的称号。

不忘初心感乡恩

尽管一直在外创业,但在潘文峰的内心,却始终有着思乡情结。1991年,11岁的潘文峰突然生病长期高烧,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能有生命危险,而面对1万多元的医疗费,本就贫困的家庭根本难以承受。潘文峰回忆,是村里乡邻自发组织、捐赠6000多元让他顺利做了手术。

为了回报乡邻,潘文峰在第一次创业办袜厂时,就组织该村30多人到袜厂务工,整个生产车间都是来自老家附近的村民。随后,在对袜厂的重组中,潘文峰又将袜子生产的中间环节分别承包给16名村民,他只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和袜子的销售。如今,这部分村民大多已扎根武汉,转型创业。

2016年,我市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潘文峰先后捐赠10多万元的物资,助力家乡防洪抗灾。他说,回乡创业既是圆梦之旅,更是感恩之旅,我一定会在家乡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为家乡群众致富搭建平台,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