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天门发展路径观察之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协奏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07日
来源:
打印:
字体:

图文: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协奏
——天门发展路径观察之一

    陆羽广场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宽敞明净的市区大道


  广袤的土地孕育着希望


黎  继

    专家解析
    黎继,法学博士,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其核心动力来源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这已为历史发展所证明。
    当代中国面临的经济社会转型任务是多重的,尤其是对中西部传统农业县市来说,既要完成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又要跟随全球化步伐,实现从工业社会到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试图在短期内改变这样的结构,其任务压力之大和治理的复杂程度之巨是可以想象的。
    自2005年以来,天门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势强劲,工业经济运行呈现活力强、势头好、后劲足的良好态势,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跃居全省市州前列,排名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第13位。综合各方面情况看,天门仍处在工业化初期起飞准备阶段,但是,其改道腾飞的强劲态势,以开放促发展的巨大力度,无不给人以深刻印象。


    天门农业基础优势的发挥和充分发展,不仅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原料供应,更以劳动力、技术、资金、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条件直接投入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洪流之中


    城市经济理论认为,三次产业之间、三次产业与城市化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互动并进过程。农业的充分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并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原料供应、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支持;工业化改造和提升农业生产方式,同时工业的分工和集聚以及结构优化升级,拉动第三产业为其提供生产配套服务和生活消费服务,这些资源都由市场和交通通信设施整合到以城市为空间载体的社会经济大系统之中。
    天门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是全国粮棉主产县市和淡水养殖基地之一,在计划经济时代曾创造过许多辉煌。但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却一度陷入困境。一段时间以来,没有高速公路经过天门,甚至没有一条高等级公路与高速公路相连,交通比较闭塞,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观念比较淡薄。在这种条件下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如何在武汉城市圈战略和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高本地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成为考验决策者智慧的现实课题。
    农业规模经营、品种改良和技术革新,为农业发展提供持续竞争力。近年来,天门市测土配方、品种改良、轻简栽培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益。如受到农业主管部门和媒体广泛关注的测土配方施肥,受益面积达100万亩。80万亩水稻国家3级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占80%以上,积极推广虾稻连作、稻鸭共育等新型种养模式,提高单位产出效率;60万亩棉田推广杂交抗虫棉;70万亩双低油菜“一菜两用”高产适用技术,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推广轻简栽培技术和农业机械化,农田耕整率达75%,小麦收割率达80%,稻谷收割率达95%,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当地农民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意识,对传统农业起到很好的改造。据该市农调队抽样调查,天门每130个农户中就有1户拥有电脑,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经营管理农业。围绕棉花采收过程的机械化,当地农民已经先后发明了剥花机、摘棉机、剐棉机,并分别获得国家专利。循着这个视角我们看到,天门依托丰富的棉花资源和纺织业基础,正在建设以天门纺机为龙头的纺机工业园,并扩大纺织能力,启动印染、服装,延伸产业链条,力争“把天门建成湖北省最大的纺织基地”。为保障棉花供应,省农发行、天门市政府、昌丰纺织有限公司与中国棉花交易市场签署四方协议,建设天门棉花交易市场,作为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的一个交接点,吸引周边棉花向天门聚集,如能顺利运营,将有可能形成棉花交易的区域中心并促进棉花期货健康发展。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形成特色产业,壮大产业规模,调整优化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天门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鲜明特征是,将产业集群同工业园建设和推动城市化结合起来,协同共进

    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现代工业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支撑,是富民强省的重要源泉。对天门来讲,坚持“一主三化”方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在加快发展中调整优化企业所有制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园区布局结构,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目前,天门已形成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及食品加工等四大产业板块。2006年四大工业板块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80%以上。今年上半年,东风华泰等12家重点企业上半年产值、税收、利润分别增长44%、54%、94%。
    着眼于明晰产权和转换经营机制的民营化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当地经济活力。国有工业企业全部实现民营化,商业企业、乡镇企业改制面达94%以上,民营企业激增到2000多家,一批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从2004—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逐年快速增长,在全省市州中排名由第13位跃居第5位,今年1—6月增长25.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居全省市州第2位。
    按照集中发展、集约发展、集聚发展的思路,天门工业园区建设“一区两园”格局十分明晰:天门经济开发区实现与城市建设同步,建设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和生产性服务中心;仙北工业园与即将建设的汉宜高速铁路站点相结,建成农副产品加工区、高技术产业区和现代物流中心;岳口工业园建成盐化工、精细化工和医药卫材等产业基地。目前,以东风华泰(天门)铝轮毂、天门水泵等为支撑的机械制造板块集聚企业43家,围绕轮毂配套的企业已有11家。东风华泰被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认定为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十一五”期间铝轮毂生产能力可达到500万只,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铝轮毂生产基地。纺织配件、水泵阀门“十一五”期间可形成年产值30亿元的产业集群。以益泰药业等为支撑的医药化工板块不断发展壮大,其中8家医药企业全部通过了GMP论证。
    电子信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对国民经济各领域具有强大带动作用,又决定着价值链的分配格局和经济结构优化水平。在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过程中,天门把握承接产业转移的价值取向,提高产业转移质量和水平,兼顾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力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批高科技企业、知名品牌企业瞄准天门巨大的投资潜力和低廉的商务成本而相继落户。爱多集团投资18.65亿元兴建天门天宇光电产业园,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光盘生产基地;深圳圣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3D通信产业园,建设华中地区最大的3D通信产业集群,打造国内GPS全球定位手机及应用第一品牌。目前,一个以光机电一体化为龙头,以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子与精细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已基本形成,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200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累计达到12.6亿元,增加值4.78亿元,为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5.26%。

    城市化不仅表现为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和产业非农化,还表现为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天门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措施体现了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深刻把握

    工业化的迅速发力,不仅直接推动了天门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还间接地通过产业关联推动城市化进程。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从1994年至2003年十年间,天门经济开发区新征工业用地不到200亩,近年来,年均新征工业用地在4000亩左右,城市规模正在快速扩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目前,天门已形成以天仙公路、汉江水道、长荆铁路共同支撑的交通新格局,1500吨级船舶可达岳口港。建设中的武荆高速公路、随岳高速公路以及汉宜铁路,将在天门交汇,江汉平原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正在明朗化。
    目前,城市建设管理资金投入不足成为困扰许多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障碍。天门人以非凡的胆识,树立“适度负债、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探索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靠70万元贷款起步,成立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担保公司,把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整体划转给城投公司,放大城市国有资产效应,极大增强了融资能力。两年来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融资2.5亿元。2005年,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融资1.5亿元,一次性完成天门经济开发区12平方公里“四纵七横”道路建设和水电气配套。引进武汉凯迪公司新建自来水厂,通过管网延伸解决了3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交通条件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工业的集群化发展,拉动该市第三产业发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